阅读提示
9月开学季,山东、河南、江苏等地的多所职业院校、技工院校迎来了一批特殊新生mdash;mdash;他们手握本科学历,却选择反向深造学技术,这一现象也被网友称为本升专。采访中,记者发现,本科生 回炉 学技术,并非学历降级,而是瞄准技能刚需的理性就业选择。这群选择本升专的年轻人正向着成为高端制造业稀缺的 紫领人才发起冲击。
在青岛市技师学院的智能制造产教融合实训基地,25岁的韩岩正全神贯注地操控一台工业机器人。两年前,他从一所本科院校毕业,不久前,他做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就读青岛市技师学院大学生技师班的机电一体化专业。
想真正掌握一门技术,毕业拿着技能证书,有更多岗位可以选择。韩岩告诉《工人日报》记者,这是他读职校给技能镀金的主要原因。
韩岩的选择并非孤例。
9月开学季,山东、河南、江苏等多地职业院校、技工院校迎来了一批特殊的新生mdash;mdash;他们手握本科学历,却选择反向深造学技术,这一现象也被网友称为本升专。
采访中,记者发现,本科生 回炉 学技术,并非学历降级,而是技能升级,是本科生瞄准技能刚需的理性就业选择。这群选择本升专的年轻人正向着成为高端制造业稀缺的兼具蓝领技能与白领素养的紫领人才发起冲击。
本科毕业后选择技能回炉
8月30日,王佳航来到青岛市技师学院报到,正式开启新的学习生活。6月,他刚从青岛一所本科院校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
求职季也收到了相关公司的录用通知,但不太满意,还是希望找到更有发展前景的职业方向。王佳航坦言,大学期间所学的理论知识为自己奠定了良好基础,但在实践技能方面还存在不足,想静下心来学一门实实在在的手艺,增强就业竞争力。
迷茫犹豫之际,王佳航了解到了青岛市技师学院大学生技师班的招生信息,便着手与招生办老师交流。最终,学制两年对口就业等关键词吸引他踏进了技工学校的大门。
像王佳航一样,为掌握实用技能、拓宽职业路径而选择技能回炉的年轻人不在少数。
安梦怡毕业于一所传媒院校。工作两年后,她发现所学与所用存在差距,收入也不理想。结合个人兴趣和性格特点,她选择辞职来到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本升专。
安梦怡进入了该校的创新实验班,学习动车组检修技术专业。简单说,就是给高铁动车组lsquo;看病rsquo;。该校教务处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个专业的学生在就业市场很吃香。
在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安梦怡并非首个本升专学生。作为全国铁路系统第一所独立设置的高职高专、河南唯一公办轨道交通类高职院校,该校从2022年就开展了单独考试招生工作,且招收本科毕业生人数在逐步增加。2022年和2023年招收30人,2024年招收70人,2025年则增加到135人。近3年,该校毕业生就业率均超90%。
成为会动手懂理论的紫领
在青岛市技师学院24-2机电一体化技师2班班主任袁强看来,理论基础扎实、学习速度快,是大学生技师班学子的普遍特点。同时,他们主动学习意愿强烈,目标明确mdash;mdash;掌握技术、顺利就业。
但从大学到技工院校,学生们也面临从lsquo;动脑rsquo;到lsquo;动手rsquo;的转变。袁强告诉记者,大学生技师班重视学生亲自上手实操实践,课程设备多、项目多,本升专学生需要时间慢慢适应、掌握。
韩岩进入大学生技师班学习前很少接触实操课程,经过半年学习,他直言进步很大,眼下,已经可以操控车床,用钻头完成切割、钻孔等基础操作。
刚入学不久的王佳航正在学习电力基础理论知识。很期待日后的实操课,能把课本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王佳航说。
记者了解到,青岛市技师学院大学生技师班采用两年学制、工学一体融合培养模式,学校根据学生的学科背景分层次、按项目培养,将课程设计成相对独立的学习任务,成立项目小组开展培训。同时,将企业生产一线使用的设备引入学校,并1:1复刻设置学习工作站,与企业共建40余个校内外大学生技师班实训基地,实现所学即所用。
同样,袁强等教师在培养本升专学生时最注重的,也是补足他们技能方面的短板,激发理论方面的优势,按照企业要求综合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既会动手,又懂理论,力求让学生成为企业眼里的lsquo;香饽饽rsquo;。袁强说。
我们将大学生的知识储备、学习能力与学校的专业技能教育优势相结合,培养出的人才进入产业一线后成长为lsquo;紫领rsquo;人才的可能性更大。青岛市技师学院党委书记张秋生说。
就业需求下的双向奔赴
近年来,徐州工程机械技师学院、广州市公用事业技师学院等职业院校、技工院校也将招生对象锁定为本科毕业生,本升专话题频登热搜。
袁强告诉记者,他所带的大学生技师班学生平均年龄23.8岁,据他了解,部分学生曾从事过外卖送餐、司仪讲解、漫画创作等行当。袁强认为,经历过社会锤炼的学生,对于职业规划和就业有着更理性的判断,所以更务实地选择掌握一门技术,通过技能成长的路径实现职业价值。不以学历论能力。希望能扭转如今社会上的刻板印象,lsquo;本升专rsquo;不是学历降级,而是个人选择,是实现个人价值的途径。袁强说。
从产业需求角度来看,高端制造业需要高层次的技术技能人才,职业院校因为就业市场用人需求层次提高而提高生源门槛,本科生为了提升技能水平适应就业需要而选择lsquo;回炉rsquo;职校,这是对就业市场变化的一种积极回应。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一现象是就业需求变化之下,学校与学生之间的双向奔赴。
此前,青岛市技师学院曾面向青岛市133家企业开展人才需求调研,结果显示,49.62%的企业表示,拥有高学历+高技能型员工的数量占比不足30%,79.7%的企业对大学生进行技能提升表示认可。
对此,洛阳理工学院党委副书记曾涛认为,普通高校与高职院校都应积极参与终身教育、产教融合、普职融通相关工作,并结合各自特色,实现长期联系,组织交流互访活动。这不仅能帮助学生提升理论与实践的双重能力,掌握职业发展的必备技能,还有助于他们找到更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拥有更多选择空间。曾涛说。
曾涛还建议,普通高校与高职院校除了对学生进行择业前的技能培训,还要注重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校企合作等。同时,优化课程设置,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建立多元化的人才培养体系。学生也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确定适合自己的学业与就业目标。
阅读提示
9月开学季,山东、河南、江苏等地的多所职业院校、技工院校迎来了一批特殊新生mdash;mdash;他们手握本科学历,却选择反向深造学技术,这一现象也被网友称为本升专。采访中,记者发现,本科生 回炉 学技术,并非学历降级,而是瞄准技能刚需的理性就业选择。这群选择本升专的年轻人正向着成为高端制造业稀缺的 紫领人才发起冲击。
在青岛市技师学院的智能制造产教融合实训基地,25岁的韩岩正全神贯注地操控一台工业机器人。两年前,他从一所本科院校毕业,不久前,他做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就读青岛市技师学院大学生技师班的机电一体化专业。
想真正掌握一门技术,毕业拿着技能证书,有更多岗位可以选择。韩岩告诉《工人日报》记者,这是他读职校给技能镀金的主要原因。
韩岩的选择并非孤例。
9月开学季,山东、河南、江苏等多地职业院校、技工院校迎来了一批特殊的新生mdash;mdash;他们手握本科学历,却选择反向深造学技术,这一现象也被网友称为本升专。
采访中,记者发现,本科生 回炉 学技术,并非学历降级,而是技能升级,是本科生瞄准技能刚需的理性就业选择。这群选择本升专的年轻人正向着成为高端制造业稀缺的兼具蓝领技能与白领素养的紫领人才发起冲击。
本科毕业后选择技能回炉
8月30日,王佳航来到青岛市技师学院报到,正式开启新的学习生活。6月,他刚从青岛一所本科院校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
求职季也收到了相关公司的录用通知,但不太满意,还是希望找到更有发展前景的职业方向。王佳航坦言,大学期间所学的理论知识为自己奠定了良好基础,但在实践技能方面还存在不足,想静下心来学一门实实在在的手艺,增强就业竞争力。
迷茫犹豫之际,王佳航了解到了青岛市技师学院大学生技师班的招生信息,便着手与招生办老师交流。最终,学制两年对口就业等关键词吸引他踏进了技工学校的大门。
像王佳航一样,为掌握实用技能、拓宽职业路径而选择技能回炉的年轻人不在少数。
安梦怡毕业于一所传媒院校。工作两年后,她发现所学与所用存在差距,收入也不理想。结合个人兴趣和性格特点,她选择辞职来到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本升专。
安梦怡进入了该校的创新实验班,学习动车组检修技术专业。简单说,就是给高铁动车组lsquo;看病rsquo;。该校教务处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个专业的学生在就业市场很吃香。
在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安梦怡并非首个本升专学生。作为全国铁路系统第一所独立设置的高职高专、河南唯一公办轨道交通类高职院校,该校从2022年就开展了单独考试招生工作,且招收本科毕业生人数在逐步增加。2022年和2023年招收30人,2024年招收70人,2025年则增加到135人。近3年,该校毕业生就业率均超90%。
成为会动手懂理论的紫领
在青岛市技师学院24-2机电一体化技师2班班主任袁强看来,理论基础扎实、学习速度快,是大学生技师班学子的普遍特点。同时,他们主动学习意愿强烈,目标明确mdash;mdash;掌握技术、顺利就业。
但从大学到技工院校,学生们也面临从lsquo;动脑rsquo;到lsquo;动手rsquo;的转变。袁强告诉记者,大学生技师班重视学生亲自上手实操实践,课程设备多、项目多,本升专学生需要时间慢慢适应、掌握。
韩岩进入大学生技师班学习前很少接触实操课程,经过半年学习,他直言进步很大,眼下,已经可以操控车床,用钻头完成切割、钻孔等基础操作。
刚入学不久的王佳航正在学习电力基础理论知识。很期待日后的实操课,能把课本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王佳航说。
记者了解到,青岛市技师学院大学生技师班采用两年学制、工学一体融合培养模式,学校根据学生的学科背景分层次、按项目培养,将课程设计成相对独立的学习任务,成立项目小组开展培训。同时,将企业生产一线使用的设备引入学校,并1:1复刻设置学习工作站,与企业共建40余个校内外大学生技师班实训基地,实现所学即所用。
同样,袁强等教师在培养本升专学生时最注重的,也是补足他们技能方面的短板,激发理论方面的优势,按照企业要求综合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既会动手,又懂理论,力求让学生成为企业眼里的lsquo;香饽饽rsquo;。袁强说。
我们将大学生的知识储备、学习能力与学校的专业技能教育优势相结合,培养出的人才进入产业一线后成长为lsquo;紫领rsquo;人才的可能性更大。青岛市技师学院党委书记张秋生说。
就业需求下的双向奔赴
近年来,徐州工程机械技师学院、广州市公用事业技师学院等职业院校、技工院校也将招生对象锁定为本科毕业生,本升专话题频登热搜。
袁强告诉记者,他所带的大学生技师班学生平均年龄23.8岁,据他了解,部分学生曾从事过外卖送餐、司仪讲解、漫画创作等行当。袁强认为,经历过社会锤炼的学生,对于职业规划和就业有着更理性的判断,所以更务实地选择掌握一门技术,通过技能成长的路径实现职业价值。不以学历论能力。希望能扭转如今社会上的刻板印象,lsquo;本升专rsquo;不是学历降级,而是个人选择,是实现个人价值的途径。袁强说。
从产业需求角度来看,高端制造业需要高层次的技术技能人才,职业院校因为就业市场用人需求层次提高而提高生源门槛,本科生为了提升技能水平适应就业需要而选择lsquo;回炉rsquo;职校,这是对就业市场变化的一种积极回应。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一现象是就业需求变化之下,学校与学生之间的双向奔赴。
此前,青岛市技师学院曾面向青岛市133家企业开展人才需求调研,结果显示,49.62%的企业表示,拥有高学历+高技能型员工的数量占比不足30%,79.7%的企业对大学生进行技能提升表示认可。
对此,洛阳理工学院党委副书记曾涛认为,普通高校与高职院校都应积极参与终身教育、产教融合、普职融通相关工作,并结合各自特色,实现长期联系,组织交流互访活动。这不仅能帮助学生提升理论与实践的双重能力,掌握职业发展的必备技能,还有助于他们找到更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拥有更多选择空间。曾涛说。
曾涛还建议,普通高校与高职院校除了对学生进行择业前的技能培训,还要注重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校企合作等。同时,优化课程设置,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建立多元化的人才培养体系。学生也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确定适合自己的学业与就业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