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金融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天下金融网
首页 资讯 财经 理财 消费 产业 基金 股票 外汇 期货 银行 企业 行情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正文
中外学者发布东北亚旧石器时代考古新成果
2025-11-17 00:24:33      来源:千龙网   阅读量:9212   

近日,一项基于吉林和龙大洞遗址的考古研究成果挑战了东北亚地区旧石器时代细石器技术自南向北扩散的传统假设。该成果于11月8日发表在国际地学领域权威学术期刊《第四纪科学评论》上。

辽宁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徐廷依托对位于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和龙市的和龙大洞遗址连续多年的考古发掘,通过放射性碳同位素测定等技术手段,确定了大洞遗址约4.35万年至1.29万年前连续三期人类活动的时间序列,首次系统建立了长白山地区旧石器时代晚期完善的年代学框架,为理解东北亚地区细石器技术与象征行为的起源与扩散提供了新的参照系。

基于此,徐廷与美国菲尔德自然历史博物馆赵宇超副研究员等国内外学者共同合作,进一步揭示了约2.8万年前,在和龙大洞遗址出现的细石叶压制剥片技术很可能在长白山地区本地产生,而非由南向北传入。他们指出了另一种可能mdash;mdash;以黑龙江西山头遗址为代表的早期细石器技术南下,加之长白山地区丰富的黑曜石资源,实现了该地区细石核剥片技术的精进。

据悉,这一发现挑战了以往人们认为东北亚地区细石器技术自南向北扩散的假设,提出在末次盛冰期前后,东北亚地区可能存在双向互动乃至多中心创新的复杂格局。

此外,新的研究成果还为探讨中国东北早期现代人的扩散与认知发展提供了重要证据,也为理解现代人类在高纬度季风边缘环境中的适应机制提供了新的考古学证据。

徐廷介绍,这项研究由辽宁大学、美国菲尔德自然历史博物馆、阿根廷国家科学技术研究委员会、山东大学、北京大学和夏威夷大学等合作完成。

近日,一项基于吉林和龙大洞遗址的考古研究成果挑战了东北亚地区旧石器时代细石器技术自南向北扩散的传统假设。该成果于11月8日发表在国际地学领域权威学术期刊《第四纪科学评论》上。

辽宁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徐廷依托对位于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和龙市的和龙大洞遗址连续多年的考古发掘,通过放射性碳同位素测定等技术手段,确定了大洞遗址约4.35万年至1.29万年前连续三期人类活动的时间序列,首次系统建立了长白山地区旧石器时代晚期完善的年代学框架,为理解东北亚地区细石器技术与象征行为的起源与扩散提供了新的参照系。

基于此,徐廷与美国菲尔德自然历史博物馆赵宇超副研究员等国内外学者共同合作,进一步揭示了约2.8万年前,在和龙大洞遗址出现的细石叶压制剥片技术很可能在长白山地区本地产生,而非由南向北传入。他们指出了另一种可能mdash;mdash;以黑龙江西山头遗址为代表的早期细石器技术南下,加之长白山地区丰富的黑曜石资源,实现了该地区细石核剥片技术的精进。

据悉,这一发现挑战了以往人们认为东北亚地区细石器技术自南向北扩散的假设,提出在末次盛冰期前后,东北亚地区可能存在双向互动乃至多中心创新的复杂格局。

此外,新的研究成果还为探讨中国东北早期现代人的扩散与认知发展提供了重要证据,也为理解现代人类在高纬度季风边缘环境中的适应机制提供了新的考古学证据。

徐廷介绍,这项研究由辽宁大学、美国菲尔德自然历史博物馆、阿根廷国家科学技术研究委员会、山东大学、北京大学和夏威夷大学等合作完成。

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企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投资有风险,需谨慎。

 
上一篇:中国Z世代的故事|香港“95后”中医师的大湾区逐梦记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推荐
 
     栏目排行
  1. 水利部发布《河湖管理范围划定技术规范
  2. 聚焦用户场景洞察全球工况第三届新能源
  3. 2025世界动力电池大会高端对话聚智
  4. 全球动力电池前瞻技术与创新论坛共探产
  5. 四中全会精神在基层丨一笔点“碳”成“
  6. “粤车南下”为双向往来再添关键一笔成
  7. 中国汽车抢滩南非,全是智慧
  8. 好评中国全运会点亮大湾区文化星光
  9. “粤车南下”政策落地首辆车顺利通关
  10. “粤车南下”香港政策15日0时起实施
     栏目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