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金融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天下金融网
首页 资讯 财经 理财 消费 产业 基金 股票 外汇 期货 银行 企业 行情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正文
2025世界动力电池大会高端对话聚智赋能产业升级
2025-11-16 02:02:03      来源:千龙网   阅读量:7619   

长江首城宜宾,三江汇流处灯火璀璨。11月11日,2025世界动力电池大会开幕前夜,一场以聚智谋远创新引领为主题的高端对话在宜宾文旅号电动旅游船上举行。中国全固态电池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副理事长吴志新、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深蓝汽车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邓承浩、蜂巢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杨红新围绕电池行业技术迭代与全球化布局两大核心议题展开对话。

作为 中国动力电池之都,宜宾已构建起从正极材料、电芯制造到回收利用的完整产业链,2025年动力电池产能突破200GWh,全球每10块动力电池中就有1块诞生于此。这场浸润着产业底蕴与城市活力的对话,既是对行业发展现状的深度复盘,更是对未来趋势的前瞻研判。

技术迭代:固液协同筑牢根基 全固态攻坚未来

当前,动力电池行业正处于技术迭代加速期,半固态电池装车量同比增长超300%,成为中高端车型的重要选择,全固态电池研发则成为行业聚焦的核心方向。技术路线如何布局、发展节奏如何把握,成为对话嘉宾热议的焦点。

哪家企业掌握了先进的动力电池,他就掌握了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话语权和主动权。 吴志新直言,全固态电池的突破需要科学家做科学分析,工程师攻克工艺装备与产品设计难题,是长周期的研发进程。

他强调,不要给全固态电池加那么大的码,不要给它压力很大,需要每个人能够安安静静坐下来,踏踏实实做事情,踏踏实实搞创新。基于行业发展规律,他预测,半固态电池将有5-7年的商业窗口期,而全固态电池大概在2032年到2033年开始进入商业使用期。

在技术落地层面,企业界有着更为务实的探索。杨红新提出技术向善的发展理念,认为 对消费者最向善的技术是又要好,成本还要能接受。他解释,半固态技术是短期内能快速普及、成本基本不增加、现有产线可直接借用的解决方案,其核心价值在于改善三元锂电池的本质安全。对于全固态电池,他给出谨慎预判:小批量的示范装车在2027年是可以的,但大规模具备商业化的条件,还有比较长的路要走,估计最早也要到2030年以后才能大规模商业化。

作为整车企业代表,邓承浩从用户需求出发,提出电池技术需实现安全无隐患、性能无短板、成本无压力三大目标。他特别强调,电池是性能的跷跷板,下一代电池要重点解决低温下的相对短板,同时期待通过技术创新让电池成本降至合理水平,让消费者真正用上便宜的智能电动汽车。

长安汽车已布局多条技术路线,2027年会小规模示范全固态技术,但真正大规模商业化需要经过严格验证,邓承浩呼吁行业关注下一代电池而非仅聚焦全固态,给技术研发宽松的成长环境。

嘉宾们一致认为,当前阶段应坚持固液协同发展,既要通过半固态电池满足当下市场需求,筑牢产业发展根基,又要持续攻坚全固态电池核心技术,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形成技术迭代的无缝衔接。

全球布局:协同出海破局前行 多元路径彰显智慧

中国动力电池产业已形成全球竞争优势,2025年上半年出口额突破800亿元。1-9月,中国动力和其他电池累计出口达199.9GWh,同比增长45.5%,全球化成为头部企业的必然选择。面对国际市场的政策差异、供应链重构等挑战,企业如何精准布局、行稳致远,成为对话的另一核心议题。

现在出海是大趋势,但是产品、产能出海要谨慎。杨红新结合蜂巢能源的出海实践分享经验,中国企业虽拥有技术和供应链优势,但多数缺乏全球化管理、合规运营等能力。他直言,欧美市场政策存在不确定性,美国IRA法案调整、欧洲电池法案推迟,在此背景下,重资产出海风险较高。蜂巢能源探索出差异化路径:在东南亚采取轻资产模式,泰国电池Pack工厂8个月投产并快速盈利;对欧美市场则侧重技术输出,借鉴发达国家微笑曲线两端发力的经验,聚焦研发、品牌与渠道建设。同时他强调,优质矿产资源的出海布局非常有必要性,应根据企业战略定位选择合适的出海模式。

邓承浩则展现了整车企业的出海雄心。我们正在把宜宾的电池带到全世界。他介绍,深蓝汽车S05车型全球月销2万台,通过宜宾电芯+重庆工厂整车辐射左舵市场、宜宾电芯+泰国工厂服务右舵市场的双路径,已实现全球多区域覆盖。长安汽车的全球化海纳百川计划明确坚持本地化战略,积极践行本地主义,符合当地法律法规,注重售后与回收的绿色可持续发展。他呼吁,电池厂、电芯厂能跟我们一起协同出海,形成产业合力,提升中国新能源汽车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

吴志新从行业服务视角给出建议,企业出海不仅要合规经营,更要深入了解当地的宗教文化、风土人情,利用当地资源,做好公关工作,为当地创造经济价值、解决就业问题,才能平稳扎根、长远发展。他强调,全球化不是简单的产品出口,而是涉及政策适配、产业链重构、文化融合的系统工程,需要企业久久为功。

现场,嘉宾们共同期盼,动力电池行业能以技术创新为核心驱动力,以协同合作为发展纽带,在宜宾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上持续深耕,既筑牢技术根基、破解发展难题,又拓展全球市场、贡献中国智慧,推动产业向着更安全、更高效、更可持续的方向迈进。

长江首城宜宾,三江汇流处灯火璀璨。11月11日,2025世界动力电池大会开幕前夜,一场以聚智谋远创新引领为主题的高端对话在宜宾文旅号电动旅游船上举行。中国全固态电池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副理事长吴志新、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深蓝汽车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邓承浩、蜂巢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杨红新围绕电池行业技术迭代与全球化布局两大核心议题展开对话。

作为 中国动力电池之都,宜宾已构建起从正极材料、电芯制造到回收利用的完整产业链,2025年动力电池产能突破200GWh,全球每10块动力电池中就有1块诞生于此。这场浸润着产业底蕴与城市活力的对话,既是对行业发展现状的深度复盘,更是对未来趋势的前瞻研判。

技术迭代:固液协同筑牢根基 全固态攻坚未来

当前,动力电池行业正处于技术迭代加速期,半固态电池装车量同比增长超300%,成为中高端车型的重要选择,全固态电池研发则成为行业聚焦的核心方向。技术路线如何布局、发展节奏如何把握,成为对话嘉宾热议的焦点。

哪家企业掌握了先进的动力电池,他就掌握了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话语权和主动权。 吴志新直言,全固态电池的突破需要科学家做科学分析,工程师攻克工艺装备与产品设计难题,是长周期的研发进程。

他强调,不要给全固态电池加那么大的码,不要给它压力很大,需要每个人能够安安静静坐下来,踏踏实实做事情,踏踏实实搞创新。基于行业发展规律,他预测,半固态电池将有5-7年的商业窗口期,而全固态电池大概在2032年到2033年开始进入商业使用期。

在技术落地层面,企业界有着更为务实的探索。杨红新提出技术向善的发展理念,认为 对消费者最向善的技术是又要好,成本还要能接受。他解释,半固态技术是短期内能快速普及、成本基本不增加、现有产线可直接借用的解决方案,其核心价值在于改善三元锂电池的本质安全。对于全固态电池,他给出谨慎预判:小批量的示范装车在2027年是可以的,但大规模具备商业化的条件,还有比较长的路要走,估计最早也要到2030年以后才能大规模商业化。

作为整车企业代表,邓承浩从用户需求出发,提出电池技术需实现安全无隐患、性能无短板、成本无压力三大目标。他特别强调,电池是性能的跷跷板,下一代电池要重点解决低温下的相对短板,同时期待通过技术创新让电池成本降至合理水平,让消费者真正用上便宜的智能电动汽车。

长安汽车已布局多条技术路线,2027年会小规模示范全固态技术,但真正大规模商业化需要经过严格验证,邓承浩呼吁行业关注下一代电池而非仅聚焦全固态,给技术研发宽松的成长环境。

嘉宾们一致认为,当前阶段应坚持固液协同发展,既要通过半固态电池满足当下市场需求,筑牢产业发展根基,又要持续攻坚全固态电池核心技术,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形成技术迭代的无缝衔接。

全球布局:协同出海破局前行 多元路径彰显智慧

中国动力电池产业已形成全球竞争优势,2025年上半年出口额突破800亿元。1-9月,中国动力和其他电池累计出口达199.9GWh,同比增长45.5%,全球化成为头部企业的必然选择。面对国际市场的政策差异、供应链重构等挑战,企业如何精准布局、行稳致远,成为对话的另一核心议题。

现在出海是大趋势,但是产品、产能出海要谨慎。杨红新结合蜂巢能源的出海实践分享经验,中国企业虽拥有技术和供应链优势,但多数缺乏全球化管理、合规运营等能力。他直言,欧美市场政策存在不确定性,美国IRA法案调整、欧洲电池法案推迟,在此背景下,重资产出海风险较高。蜂巢能源探索出差异化路径:在东南亚采取轻资产模式,泰国电池Pack工厂8个月投产并快速盈利;对欧美市场则侧重技术输出,借鉴发达国家微笑曲线两端发力的经验,聚焦研发、品牌与渠道建设。同时他强调,优质矿产资源的出海布局非常有必要性,应根据企业战略定位选择合适的出海模式。

邓承浩则展现了整车企业的出海雄心。我们正在把宜宾的电池带到全世界。他介绍,深蓝汽车S05车型全球月销2万台,通过宜宾电芯+重庆工厂整车辐射左舵市场、宜宾电芯+泰国工厂服务右舵市场的双路径,已实现全球多区域覆盖。长安汽车的全球化海纳百川计划明确坚持本地化战略,积极践行本地主义,符合当地法律法规,注重售后与回收的绿色可持续发展。他呼吁,电池厂、电芯厂能跟我们一起协同出海,形成产业合力,提升中国新能源汽车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

吴志新从行业服务视角给出建议,企业出海不仅要合规经营,更要深入了解当地的宗教文化、风土人情,利用当地资源,做好公关工作,为当地创造经济价值、解决就业问题,才能平稳扎根、长远发展。他强调,全球化不是简单的产品出口,而是涉及政策适配、产业链重构、文化融合的系统工程,需要企业久久为功。

现场,嘉宾们共同期盼,动力电池行业能以技术创新为核心驱动力,以协同合作为发展纽带,在宜宾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上持续深耕,既筑牢技术根基、破解发展难题,又拓展全球市场、贡献中国智慧,推动产业向着更安全、更高效、更可持续的方向迈进。

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企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投资有风险,需谨慎。

 
上一篇:全球动力电池前瞻技术与创新论坛共探产业未来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推荐
 
     栏目排行
  1. 汇聚“最强大脑”,共探全球用工,法大
  2. 法大大首份《中企出海跨境用工合规白皮
  3. 我的铁路风景丨火车一路前行
  4. 3项制鞋领域国家标准发布
  5. 财米油盐看进博|读懂“全球之约”背后
  6. 雪域种油菜种出乡村振兴好光景
  7. 一顿火锅洋溢出的幸福——定日灾区群众
  8. 我国牵头制定的工业5G国际标准正式发
  9. 选热门还是冷门?热爱,会让每一步都生
  10. 锚定全年经济目标多地明确四季度“冲刺
     栏目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