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金融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天下金融网
首页 资讯 财经 理财 消费 产业 基金 股票 外汇 期货 银行 企业 行情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正文
“戏聚天津”——2025天津戏剧节好戏连台绘就文旅新图景
2025-10-12 10:09:05      来源:千龙网   阅读量:10071   

演员在天津金街表演话剧《日出》片段。新华社记者 孙凡越 摄

戏曲快闪让拥有89年历史的中国大戏院焕发新活力;金街上演沉浸式话剧《日出》,在故事发生地附近致敬经典;意式风情区马可波罗广场演绎歌剧《茶花女》选段,让观众在天津遇见意大利hellip;hellip;

2025天津戏剧节好戏连台,展现了戏聚天津城市文化品牌魅力,是天津推动戏剧与文旅深度融合,营造全民参与戏剧生态的生动实践。

观众在位于天津的中国大戏院观看戏曲快闪表演。新华社记者 孙凡越 摄

转角遇见艺术

国庆中秋假期,在天津金街,经典话剧《日出》片段在此沉浸式上演。演出选址在剧本故事原型mdash;mdash;惠中饭店门前,让观众零距离感受历史与艺术交融的魅力。让人非常惊喜的表演,和剧场演出相比更加身临其境。来自山东的游客孙女士赞叹道。

《日出》的街边上演,是2025天津戏剧节融入群众、融入生活的缩影。截至假期结束,作为天津戏剧节子活动的戏聚天津middot;无处不沉浸共在天津9个点位组织了289场沉浸式戏剧演艺活动。

天津市曲艺团副团长夏炎表示:作为演员,能在这样的演出中面对面地感受观众的反应,能更好地提升我们的表演、创作能力,这是一次吸收养分的机会。

以天津戏剧节为媒,市民及游客在天津转角就能遇见艺术。

位于天津市河北区民主道上的曹禺故居是一座建于1910年的意式建筑。前不久,《雷雨》中的精彩片段在这里实景演出,彰显出穿越时光的戏剧魅力。

天津的名人故居张园、静园、张学良故居分别推出解谜游览项目《破晓》《迷踪》《风城谍影》,把历史故事融入寓教于乐之中;在人民公园,园林实景演出《西厢记》以花影为幕、水榭作台;双层观光巴士的二层敞篷车厢内,精彩的相声表演引得观众笑声不断。

演员在位于天津的中国大戏院为观众带来戏曲快闪表演。新华社记者 孙凡越 摄

创新赋能演艺

天津,是中国话剧的摇篮,也是戏曲大码头、曲艺之乡。从天津戏剧到戏聚天津,这座被戏剧浸润的城市,正通过诸多创新模式,打造戏聚天津城市名片。

舞台上,戏曲演员眼波流转、脚底生花、手臂轻摇、水袖翩然。长水袖、僵尸功hellip;hellip;演员们秀出绝活,以戏曲融合新形式演绎千年爱情传奇。2025天津戏剧节开幕当日,京津冀七大院团联袂上演大戏《白蛇middot;喜见升卿》。这出大戏融合了传统戏曲《白蛇传》中各剧种最具特色的折目,以声腔、身段、气韵之绝艺,展现当代传承之精华。

北京市河北梆子剧团演员王英会说:京评梆lsquo;三下锅rsquo;的多剧种联合演出形式独特,能让观众在一台戏中欣赏到不同剧种、不同名家、不同流派的演绎,吸引力强。天津京剧院演员王艳表示:这既满足了不同观众的审美需求,也为演员之间提供了交流学习的平台。

在天津南开大悦城,首座环境式音乐剧剧场在假期开放,以购物中心加剧场的新兴业态,推动戏剧艺术融入大众生活。

在这里,由天津青年友好使者艺术团创排的环境式音乐剧《无刃之镜》,打破了舞台与观众间的隔阂,颇受年轻观众青睐。该团团长程悦说:我们希望为观众带来新的戏剧生活方式,在守正创新中传承天津深厚的戏剧基因,让更多人在全新的观演体验中爱上戏剧、爱上天津。

演员在位于天津的中国大戏院户外阳台进行戏曲快闪表演。新华社记者 孙凡越 摄

激发市场活力

据天津演艺网统计,从2015年全年935场演出,到2025年上半年约7000场演出,天津演艺市场愈发火热。这离不开天津的多维度发力。

演艺文化氛围浓厚的天津,从10年前开始创新文化投入模式和文化惠民方式,变补院团为补市民,在全国率先推出文惠卡。

市民花少量会员费,就能获得政府的文化补贴。天津北方演艺集团市场营销中心主任任博举例,市民支付100元即可获得500元消费额度,并享受4至7折演出购票优惠。

新机制激发精品创作热情。话剧《赶大营》、评剧《孟母》、儿童剧《敦煌middot;九色鹿王》、曲艺剧《海河故影》、交响乐《河海之津》hellip;hellip;新创津派文艺作品多点开花。

天津市委宣传部文艺处处长刘宗锦介绍,本届天津戏剧节通过98部戏剧、417场演出及全域沉浸式活动,多维度展现天津戏剧文化魅力。

演员在天津金街表演话剧《日出》片段。新华社记者 孙凡越 摄

作为天津市属演艺类国有文化企业,天津北方演艺集团探索出项目制管理、扶风起飞计划等新机制,给制作人更多自主权,形成演员、观众、剧团与市场间的良性循环。天津市儿童艺术剧团团长宋永顺说,从原来一年一两台新戏,到现在一年八台新戏,这是院团与观众双向奔赴的结果。

用文艺作品传递思想价值,利用文惠卡等项目让观众满足精神文化生活,用戏剧展现城市特色与底蕴,赋能城市经济发展。天津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王楷夫介绍,2024年,天津政府累计补贴文惠卡3000万元,推出11454场惠民演出,同比增长超15%,观剧总人次超80万,带动全网票房约1.5亿元。文惠卡这一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新实践,引得全国多地前来取经。

演员在天津金街表演话剧《日出》片段。新华社记者 孙凡越 摄

戏曲快闪让拥有89年历史的中国大戏院焕发新活力;金街上演沉浸式话剧《日出》,在故事发生地附近致敬经典;意式风情区马可波罗广场演绎歌剧《茶花女》选段,让观众在天津遇见意大利hellip;hellip;

2025天津戏剧节好戏连台,展现了戏聚天津城市文化品牌魅力,是天津推动戏剧与文旅深度融合,营造全民参与戏剧生态的生动实践。

观众在位于天津的中国大戏院观看戏曲快闪表演。新华社记者 孙凡越 摄

转角遇见艺术

国庆中秋假期,在天津金街,经典话剧《日出》片段在此沉浸式上演。演出选址在剧本故事原型mdash;mdash;惠中饭店门前,让观众零距离感受历史与艺术交融的魅力。让人非常惊喜的表演,和剧场演出相比更加身临其境。来自山东的游客孙女士赞叹道。

《日出》的街边上演,是2025天津戏剧节融入群众、融入生活的缩影。截至假期结束,作为天津戏剧节子活动的戏聚天津middot;无处不沉浸共在天津9个点位组织了289场沉浸式戏剧演艺活动。

天津市曲艺团副团长夏炎表示:作为演员,能在这样的演出中面对面地感受观众的反应,能更好地提升我们的表演、创作能力,这是一次吸收养分的机会。

以天津戏剧节为媒,市民及游客在天津转角就能遇见艺术。

位于天津市河北区民主道上的曹禺故居是一座建于1910年的意式建筑。前不久,《雷雨》中的精彩片段在这里实景演出,彰显出穿越时光的戏剧魅力。

天津的名人故居张园、静园、张学良故居分别推出解谜游览项目《破晓》《迷踪》《风城谍影》,把历史故事融入寓教于乐之中;在人民公园,园林实景演出《西厢记》以花影为幕、水榭作台;双层观光巴士的二层敞篷车厢内,精彩的相声表演引得观众笑声不断。

演员在位于天津的中国大戏院为观众带来戏曲快闪表演。新华社记者 孙凡越 摄

创新赋能演艺

天津,是中国话剧的摇篮,也是戏曲大码头、曲艺之乡。从天津戏剧到戏聚天津,这座被戏剧浸润的城市,正通过诸多创新模式,打造戏聚天津城市名片。

舞台上,戏曲演员眼波流转、脚底生花、手臂轻摇、水袖翩然。长水袖、僵尸功hellip;hellip;演员们秀出绝活,以戏曲融合新形式演绎千年爱情传奇。2025天津戏剧节开幕当日,京津冀七大院团联袂上演大戏《白蛇middot;喜见升卿》。这出大戏融合了传统戏曲《白蛇传》中各剧种最具特色的折目,以声腔、身段、气韵之绝艺,展现当代传承之精华。

北京市河北梆子剧团演员王英会说:京评梆lsquo;三下锅rsquo;的多剧种联合演出形式独特,能让观众在一台戏中欣赏到不同剧种、不同名家、不同流派的演绎,吸引力强。天津京剧院演员王艳表示:这既满足了不同观众的审美需求,也为演员之间提供了交流学习的平台。

在天津南开大悦城,首座环境式音乐剧剧场在假期开放,以购物中心加剧场的新兴业态,推动戏剧艺术融入大众生活。

在这里,由天津青年友好使者艺术团创排的环境式音乐剧《无刃之镜》,打破了舞台与观众间的隔阂,颇受年轻观众青睐。该团团长程悦说:我们希望为观众带来新的戏剧生活方式,在守正创新中传承天津深厚的戏剧基因,让更多人在全新的观演体验中爱上戏剧、爱上天津。

演员在位于天津的中国大戏院户外阳台进行戏曲快闪表演。新华社记者 孙凡越 摄

激发市场活力

据天津演艺网统计,从2015年全年935场演出,到2025年上半年约7000场演出,天津演艺市场愈发火热。这离不开天津的多维度发力。

演艺文化氛围浓厚的天津,从10年前开始创新文化投入模式和文化惠民方式,变补院团为补市民,在全国率先推出文惠卡。

市民花少量会员费,就能获得政府的文化补贴。天津北方演艺集团市场营销中心主任任博举例,市民支付100元即可获得500元消费额度,并享受4至7折演出购票优惠。

新机制激发精品创作热情。话剧《赶大营》、评剧《孟母》、儿童剧《敦煌middot;九色鹿王》、曲艺剧《海河故影》、交响乐《河海之津》hellip;hellip;新创津派文艺作品多点开花。

天津市委宣传部文艺处处长刘宗锦介绍,本届天津戏剧节通过98部戏剧、417场演出及全域沉浸式活动,多维度展现天津戏剧文化魅力。

演员在天津金街表演话剧《日出》片段。新华社记者 孙凡越 摄

作为天津市属演艺类国有文化企业,天津北方演艺集团探索出项目制管理、扶风起飞计划等新机制,给制作人更多自主权,形成演员、观众、剧团与市场间的良性循环。天津市儿童艺术剧团团长宋永顺说,从原来一年一两台新戏,到现在一年八台新戏,这是院团与观众双向奔赴的结果。

用文艺作品传递思想价值,利用文惠卡等项目让观众满足精神文化生活,用戏剧展现城市特色与底蕴,赋能城市经济发展。天津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王楷夫介绍,2024年,天津政府累计补贴文惠卡3000万元,推出11454场惠民演出,同比增长超15%,观剧总人次超80万,带动全网票房约1.5亿元。文惠卡这一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新实践,引得全国多地前来取经。

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企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投资有风险,需谨慎。

 
上一篇:铁路国庆中秋假期运输发送旅客2.13亿人次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推荐
 
     栏目排行
  1. “中国现代桥梁之父”茅以升,为抗日他
  2. 领克10EM-P第10000辆整车下
  3. 210个试点地区共建成便民生活圈62
  4. 一箭三星!引力一号遥二运载火箭发射成
  5. 雪道升级、福利政策,就绪!感受冰雪魅
  6. 百年故宫博物院里的文字密码
  7. 四中全会前夕,人民日报连发8文传递什
  8. “她”力量丨“天空女孩”的多样人生
  9. 特斯拉9月中国产电动汽车销量同比增长
  10. 伊犁河薄雾弥漫宛如一幅宁静的深秋画卷
     栏目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