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金融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天下金融网
首页 资讯 财经 理财 消费 产业 基金 股票 外汇 期货 银行 企业 行情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正文
提升全民健康获得感的关键所在——从2025年中国卫生发展论坛看“三医”协
2025-09-28 08:35:16      来源:千龙网   阅读量:18126   

题:提升全民健康获得感的关键所在mdash;mdash;从2025年中国卫生发展论坛看三医协同

推动三医协同发展和治理,是深化医改、提升全民健康获得感的关键所在。

9月27日,2025年中国卫生发展论坛在京举行,主题聚焦lsquo;三医rsquo;协同发展和治理:跨部门行动与改革。相关部门负责人围绕医疗、医保、医药三大体系的深度融合展开深度对话,并探讨下一步发展方向。

医疗: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向以健康为中心

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国家疾控局局长沈洪兵指出,三医协同不仅是深化医改的重要目标,更是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持续优化,全国已设置13个类别26个国家医学中心、125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和114个省级医疗中心,优质医疗资源不断向中西部和基层下沉。

当前,全国338个地市实现医学检查结果互认,互认项目超过200项;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和县域医共体建设加快,2024年双向转诊人次达3600万,较2020年增长46%。沈洪兵表示,医疗服务体系正从规模扩张转向内涵发展,但在分级诊疗、医防融合、服务连续性等方面仍有提升空间。

创新医防协同机制是提升公共卫生治理效能的关键。国家疾控局副局长夏刚表示,要推动医疗机构与疾控机构在人员、信息、资源三通基础上深度融合,实现医中有防、防中有医。

中医药作为中华文明的璀璨瑰宝,正以崭新的姿态绽放时代光彩。国家中医药局中西医结合与少数民族医药司司长严华国介绍,截至2024年,全国中医类医疗机构达10.4万个,中医类医院6400家,中医类别执业医师97.1万人,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下一步要持续推动中医药融入分级诊疗体系,发挥其在治未病、重大疾病和康复中的独特作用。严华国说。

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撬动系统协同

国家医保局副局长李滔表示,我国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医疗保障网,每年基金支出近3万亿元,支付方式实现从按项目付费向按病种付费为主转变。按病种付费基本实现统筹地区全覆盖,病种覆盖率达95%,医保基金覆盖率达80%左右。

我们不仅推动住院支付方式改革,也在门诊探索按人头打包付费、门诊病例分组付费等多元方式,支持基层医疗机构开展健康管理。李滔说,2024年定点基层医疗机构占比达96%,全国97%的行政村实现医保服务村村通。

在支持中医药方面,国家医保局和国家中医药局联合印发《关于医保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并即将启动中医优势病种按病种付费试点,首批涵盖57个病种;在结算效率方面,医保预付金制度已在多地落地,2025年以来全国预付基金达786亿元。

医保部门将始终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通过支付小切口撬动lsquo;三医rsquo;大协同。李滔说。

医药:高水平安全与高质量发展并重

国家药监局副局长雷平指出,药品安全是公共卫生安全和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国家药品抽检合格率从2017年的97.9%提升至2024年的99.4%,药品安全形势总体稳定。

与此同时,医药产业创新活力持续释放。我国在研新药数量达1250种,占全球约30%;2025年上半年创新药对外授权交易总额达660亿美元,中国已成为全球药物创新的重要策源地。

雷平表示,药监部门持续深化审评审批改革,上半年共批准新药43个、创新医疗器械45个,同比分别增长59%和87%。

在支持中医药发展方面,药监部门构建相关审评证据体系,新批准15个中药新药上市,并推动医疗机构中药制剂向新药转化。

雷平表示,下一步将全力支持医药研发创新,缩短重点创新产品审评时限至30个工作日,同步推进医疗器械唯一标识制度,实现一码管全程,并通过智慧监管提升全链条风险防控能力。

题:提升全民健康获得感的关键所在mdash;mdash;从2025年中国卫生发展论坛看三医协同

推动三医协同发展和治理,是深化医改、提升全民健康获得感的关键所在。

9月27日,2025年中国卫生发展论坛在京举行,主题聚焦lsquo;三医rsquo;协同发展和治理:跨部门行动与改革。相关部门负责人围绕医疗、医保、医药三大体系的深度融合展开深度对话,并探讨下一步发展方向。

医疗: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向以健康为中心

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国家疾控局局长沈洪兵指出,三医协同不仅是深化医改的重要目标,更是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持续优化,全国已设置13个类别26个国家医学中心、125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和114个省级医疗中心,优质医疗资源不断向中西部和基层下沉。

当前,全国338个地市实现医学检查结果互认,互认项目超过200项;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和县域医共体建设加快,2024年双向转诊人次达3600万,较2020年增长46%。沈洪兵表示,医疗服务体系正从规模扩张转向内涵发展,但在分级诊疗、医防融合、服务连续性等方面仍有提升空间。

创新医防协同机制是提升公共卫生治理效能的关键。国家疾控局副局长夏刚表示,要推动医疗机构与疾控机构在人员、信息、资源三通基础上深度融合,实现医中有防、防中有医。

中医药作为中华文明的璀璨瑰宝,正以崭新的姿态绽放时代光彩。国家中医药局中西医结合与少数民族医药司司长严华国介绍,截至2024年,全国中医类医疗机构达10.4万个,中医类医院6400家,中医类别执业医师97.1万人,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下一步要持续推动中医药融入分级诊疗体系,发挥其在治未病、重大疾病和康复中的独特作用。严华国说。

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撬动系统协同

国家医保局副局长李滔表示,我国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医疗保障网,每年基金支出近3万亿元,支付方式实现从按项目付费向按病种付费为主转变。按病种付费基本实现统筹地区全覆盖,病种覆盖率达95%,医保基金覆盖率达80%左右。

我们不仅推动住院支付方式改革,也在门诊探索按人头打包付费、门诊病例分组付费等多元方式,支持基层医疗机构开展健康管理。李滔说,2024年定点基层医疗机构占比达96%,全国97%的行政村实现医保服务村村通。

在支持中医药方面,国家医保局和国家中医药局联合印发《关于医保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并即将启动中医优势病种按病种付费试点,首批涵盖57个病种;在结算效率方面,医保预付金制度已在多地落地,2025年以来全国预付基金达786亿元。

医保部门将始终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通过支付小切口撬动lsquo;三医rsquo;大协同。李滔说。

医药:高水平安全与高质量发展并重

国家药监局副局长雷平指出,药品安全是公共卫生安全和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国家药品抽检合格率从2017年的97.9%提升至2024年的99.4%,药品安全形势总体稳定。

与此同时,医药产业创新活力持续释放。我国在研新药数量达1250种,占全球约30%;2025年上半年创新药对外授权交易总额达660亿美元,中国已成为全球药物创新的重要策源地。

雷平表示,药监部门持续深化审评审批改革,上半年共批准新药43个、创新医疗器械45个,同比分别增长59%和87%。

在支持中医药发展方面,药监部门构建相关审评证据体系,新批准15个中药新药上市,并推动医疗机构中药制剂向新药转化。

雷平表示,下一步将全力支持医药研发创新,缩短重点创新产品审评时限至30个工作日,同步推进医疗器械唯一标识制度,实现一码管全程,并通过智慧监管提升全链条风险防控能力。

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企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投资有风险,需谨慎。

 
上一篇:我国卓越工程师教育将实现国际互认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推荐
 
     栏目排行
  1. 新城控股·常州钟楼吾悦广场悦来市集·
  2. 走进千家万户赋能千行百业——第四届北
  3. 钱学森曾主动要求导师扣除错判考试分数
  4. AI光影·新疆七十年|筑造七十载的新
  5. 身边的“十四五”|走深中通道,30分
  6. “十四五”以来城镇新增就业累计达59
  7. 从跟跑到领跑中国新能源汽车迈上新台阶
  8. 边疆院校引来内地学子
  9. 台风“桦加沙”为何引发海水倒灌?揭秘
  10. 我国页岩油再添“家底”:新增1.58
     栏目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