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天岭脚下,绿水青山掩映间,一座座灵芝大棚错落有致,山间柞蚕吐绿,与枝叶融为一体,榛子树硕果累累。这片昔日荒芜的土地,如今在辽宁省辽阳县娜姐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精心耕耘下,已蝶变为集种植养殖于一体的绿色生态园区,成为乡亲们名副其实的金山银山。
秉持生态开发理念,在辽宁省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的专家指导下,娜姐种植专业合作社创新采用林下菌棒覆土仿野生栽培技术,不仅高效利用了林下空间,更将废弃菌包就地处理,化为滋养土壤的有机肥料,实现了资源高效循环利用。这种模式在创造可观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为生态环境的改善与保护贡献了力量,走出了一条绿色发展的新路。
在辽阳县甜水满族乡的崇山峻岭间,刘娜这个名字早已家喻户晓。这位皮肤黝黑、常年在山中劳作的农村妇女,用二十载光阴,带领乡亲们向荒山要效益,在林间谋发展。她让柞蚕结茧、榛子成林、灵芝绽放,硬是将荒山秃岭变成了共富基地。
汗水浇灌荣誉,奉献赢得尊重。刘娜的感人事迹,为她赢得了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辽阳慈善之星等一连串闪光的荣誉。这些荣誉,不仅是对她个人奋斗的最高褒奖,更是对她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建设美丽家园的生动注脚。
让家乡变富裕,让父老乡亲过上好日子
清晨的甜水乡,薄雾如纱,远山如黛,溪水潺潺。这片钟灵毓秀的土地,是刘娜生于斯、长于斯的故乡。作为大山的女儿,她心中始终怀揣着一个朴素的梦想:让家乡变富裕,让父老乡亲过上好日子。这个梦想,源于她童年对贫穷的深刻记忆。
2009年,梦想照进现实。刘娜毅然承包了700亩荒山,向沉寂的大山宣战。她至今仍记得那个滴水成冰的初春,与丈夫在冻土上挥舞铁锹,双手磨出血泡也浑然不觉。当时就憋着一股劲儿,非把这山折腾出个名堂不可!创业之路,始于这股不服输的韧劲儿。
创业的序幕,从一枚小小的鸡蛋开始。刘娜的倔强劲儿体现在每一个细节:要做,就做最好的。她不惜远赴凤城市,只为引进能下红皮蛋的优质鸡雏。而她的善良,更体现在每次鸡崽运回后,她总是让乡亲们先挑,挑剩下的才留给自己。
这份无私,赢得了所有人的信赖。她白天钻研技术,夜晚跑市场,硬是把每斤三四元的土鸡蛋,打造成了单枚价值三四元的金蛋蛋,让跟着她的乡亲们第一次尝到了致富的甜头。
2014年,谢家农场在荒山上拔地而起,400亩蚕场、300亩大榛子园,为沉寂的山坡披上了绿装。2016年,灵芝产业发展的机遇悄然而至。刘娜敏锐地捕捉到这朵仙草的潜力,果断建棚试种。她对品质的极致追求,让合作社的灵芝在市场上声名鹊起。
吃水不忘挖井人,这句话在李家村榛子种植户于佳秋身上得到了最好的诠释。他抚摸着即将丰收的榛子树,眼中满是感激:当年娜姐无偿给了我5000棵榛树苗,那可是4万块钱啊!没有她,就没有我这百亩榛子园,更没有我的今天!如今,于佳秋自己也成了育苗能手,并将这份爱心传递下去,帮助更多有需要的村民。刘娜播下的不仅是致富的种子,更是守望相助的乡风。
2019年,娜姐种植专业合作社的成立,是刘娜事业的一座里程碑。同年,合作社的灵芝获得绿色食品认证,灵芝孢子粉荣获辽宁礼物称号,这是对她坚守品质的最高褒奖。如今,800余亩山林生机盎然,22栋灵芝大棚里孕育着希望,仅灵芝一项年收入就高达500万元。刘娜和丈夫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终于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梦想变成了现实。
我们不再只是农民,也是健康生活方式的提供者
如果说创业初期靠的是汗水与韧劲儿,那么产业的二次腾飞,则源于刘娜对科技的敏锐洞察与拥抱。经辽阳县政协牵线搭桥,她与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的专家团队结缘,这为合作社的发展开启了全新的篇章。
2021年,刘娜瞄准双康社会需求,率先将中医药食同源理念与现代农业生物营养强化技术深度融合,合作社通过县政协率先引入纳米硒生物转化技术。这项尖端科技的应用,如同一把金钥匙,瞬间提升了产品的核心竞争力:灵芝的药用成分含量提升20%,市场价格翻了3番。这不仅是一次技术革新,更是一场价值革命,直接带动了3500余人就业,让科技红利惠及了更多乡亲。
与此同时,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辽阳综合试验站也向合作社伸出了橄榄枝。针对白鲜皮、五味子、赤芍等中药材品种,专家们结合辽阳独特的气候土壤条件,提供了从品种筛选到田间管理的全方位技术保障,为合作社的多元化发展铺平了道路。
合作社的成功,是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的结果。合作社先后成为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丹东综合试验站辽阳示范县示范基地、富硒柞蚕培育基地和柞蚕种繁育基地。省农业科学院建立一批基地、培育一批品牌、培养一批人才的科技服务理念,在这里得到了生动实践。
通过用富硒灵芝饲料养鸡,产出的鸡蛋成为市场追捧的健康鸡蛋。村民刘恒泽给合作社代养了200只鸡,他算了一笔账:鸡雏和饲料都是合作社的,我只管养,蛋和鸡他们全收。一年下来,稳稳当当多赚两三万元!如今,已有52户村民加入代养行列。
在科技的加持下,合作社推动农业与中医药文化、健康产业跨界融合,打造了一个健康体验馆。在这里,游客不仅能买到富硒灵芝孢子粉、健康鸡蛋,还能亲自下地采摘,亲眼看着灵芝如何切片,听讲解员介绍食品就是最好的药。
我们不再只是农民,也是健康生活方式的提供者。刘娜用科技为传统农业插上了翅膀,带领乡亲们飞向了一个既有金山银山,更有健康平安的美好未来。这,就是新质生产力在田野间最动人的实践。
乡村振兴不仅是口袋的丰盈,更是人心的凝聚
致富不忘桑梓,真情反哺乡邻。让村里的父老乡亲都过上好日子,这是刘娜始终坚守的朴素初心。随着合作社的日益壮大,她将这份初心化为行动,创新采用合作社+农户模式,将村民散种的小米、辣椒等农产品统一收购、深加工、品牌化销售,一举破解了农产品卖难的困局,为乡亲们打通了致富最后一公里。
在刘娜心中,乡村振兴不仅是口袋的丰盈,更是人心的凝聚。她用实际行动诠释:真正的富裕,是让发展的阳光普照到每个地方。这位热心肠的带头人,最先想到的是村里的困难姐妹,优先安排她们到合作社就业。每年合作社都为大学生、退役士兵提供岗位,为残疾人士量身打造家门口的就业项目和帮扶计划,让他们重拾生活的信心与尊严。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合作社成立之初,刘娜就立下铁规:优先吸纳贫困户,帮扶要扶到根上。给92户建档立卡户免费发放榛子苗,46户残疾家庭获赠鸡雏、饲料与全套技术培训。合作社免费指导困难群众种植灵芝,并赠送价值32万元的灵芝制品,承诺包销回收,真正变输血为造血,带动他们稳定增收。
从一个人、一座山,到一个合作社、一方百姓,刘娜用二十载光阴,在辽阳大地上书写了乡村振兴的动人篇章。如今,合作社年产值突破1000万元,带动周边十几个村集体增收,成为当地一张闪亮的金名片。娜姐合作社的故事,正激励着更多有志之士投身乡村振兴事业。相信在越来越多刘娜式的领头雁带领下,乡村振兴的道路必将越走越宽广。
摩天岭脚下,绿水青山掩映间,一座座灵芝大棚错落有致,山间柞蚕吐绿,与枝叶融为一体,榛子树硕果累累。这片昔日荒芜的土地,如今在辽宁省辽阳县娜姐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精心耕耘下,已蝶变为集种植养殖于一体的绿色生态园区,成为乡亲们名副其实的金山银山。
秉持生态开发理念,在辽宁省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的专家指导下,娜姐种植专业合作社创新采用林下菌棒覆土仿野生栽培技术,不仅高效利用了林下空间,更将废弃菌包就地处理,化为滋养土壤的有机肥料,实现了资源高效循环利用。这种模式在创造可观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为生态环境的改善与保护贡献了力量,走出了一条绿色发展的新路。
在辽阳县甜水满族乡的崇山峻岭间,刘娜这个名字早已家喻户晓。这位皮肤黝黑、常年在山中劳作的农村妇女,用二十载光阴,带领乡亲们向荒山要效益,在林间谋发展。她让柞蚕结茧、榛子成林、灵芝绽放,硬是将荒山秃岭变成了共富基地。
汗水浇灌荣誉,奉献赢得尊重。刘娜的感人事迹,为她赢得了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辽阳慈善之星等一连串闪光的荣誉。这些荣誉,不仅是对她个人奋斗的最高褒奖,更是对她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建设美丽家园的生动注脚。
让家乡变富裕,让父老乡亲过上好日子
清晨的甜水乡,薄雾如纱,远山如黛,溪水潺潺。这片钟灵毓秀的土地,是刘娜生于斯、长于斯的故乡。作为大山的女儿,她心中始终怀揣着一个朴素的梦想:让家乡变富裕,让父老乡亲过上好日子。这个梦想,源于她童年对贫穷的深刻记忆。
2009年,梦想照进现实。刘娜毅然承包了700亩荒山,向沉寂的大山宣战。她至今仍记得那个滴水成冰的初春,与丈夫在冻土上挥舞铁锹,双手磨出血泡也浑然不觉。当时就憋着一股劲儿,非把这山折腾出个名堂不可!创业之路,始于这股不服输的韧劲儿。
创业的序幕,从一枚小小的鸡蛋开始。刘娜的倔强劲儿体现在每一个细节:要做,就做最好的。她不惜远赴凤城市,只为引进能下红皮蛋的优质鸡雏。而她的善良,更体现在每次鸡崽运回后,她总是让乡亲们先挑,挑剩下的才留给自己。
这份无私,赢得了所有人的信赖。她白天钻研技术,夜晚跑市场,硬是把每斤三四元的土鸡蛋,打造成了单枚价值三四元的金蛋蛋,让跟着她的乡亲们第一次尝到了致富的甜头。
2014年,谢家农场在荒山上拔地而起,400亩蚕场、300亩大榛子园,为沉寂的山坡披上了绿装。2016年,灵芝产业发展的机遇悄然而至。刘娜敏锐地捕捉到这朵仙草的潜力,果断建棚试种。她对品质的极致追求,让合作社的灵芝在市场上声名鹊起。
吃水不忘挖井人,这句话在李家村榛子种植户于佳秋身上得到了最好的诠释。他抚摸着即将丰收的榛子树,眼中满是感激:当年娜姐无偿给了我5000棵榛树苗,那可是4万块钱啊!没有她,就没有我这百亩榛子园,更没有我的今天!如今,于佳秋自己也成了育苗能手,并将这份爱心传递下去,帮助更多有需要的村民。刘娜播下的不仅是致富的种子,更是守望相助的乡风。
2019年,娜姐种植专业合作社的成立,是刘娜事业的一座里程碑。同年,合作社的灵芝获得绿色食品认证,灵芝孢子粉荣获辽宁礼物称号,这是对她坚守品质的最高褒奖。如今,800余亩山林生机盎然,22栋灵芝大棚里孕育着希望,仅灵芝一项年收入就高达500万元。刘娜和丈夫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终于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梦想变成了现实。
我们不再只是农民,也是健康生活方式的提供者
如果说创业初期靠的是汗水与韧劲儿,那么产业的二次腾飞,则源于刘娜对科技的敏锐洞察与拥抱。经辽阳县政协牵线搭桥,她与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的专家团队结缘,这为合作社的发展开启了全新的篇章。
2021年,刘娜瞄准双康社会需求,率先将中医药食同源理念与现代农业生物营养强化技术深度融合,合作社通过县政协率先引入纳米硒生物转化技术。这项尖端科技的应用,如同一把金钥匙,瞬间提升了产品的核心竞争力:灵芝的药用成分含量提升20%,市场价格翻了3番。这不仅是一次技术革新,更是一场价值革命,直接带动了3500余人就业,让科技红利惠及了更多乡亲。
与此同时,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辽阳综合试验站也向合作社伸出了橄榄枝。针对白鲜皮、五味子、赤芍等中药材品种,专家们结合辽阳独特的气候土壤条件,提供了从品种筛选到田间管理的全方位技术保障,为合作社的多元化发展铺平了道路。
合作社的成功,是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的结果。合作社先后成为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丹东综合试验站辽阳示范县示范基地、富硒柞蚕培育基地和柞蚕种繁育基地。省农业科学院建立一批基地、培育一批品牌、培养一批人才的科技服务理念,在这里得到了生动实践。
通过用富硒灵芝饲料养鸡,产出的鸡蛋成为市场追捧的健康鸡蛋。村民刘恒泽给合作社代养了200只鸡,他算了一笔账:鸡雏和饲料都是合作社的,我只管养,蛋和鸡他们全收。一年下来,稳稳当当多赚两三万元!如今,已有52户村民加入代养行列。
在科技的加持下,合作社推动农业与中医药文化、健康产业跨界融合,打造了一个健康体验馆。在这里,游客不仅能买到富硒灵芝孢子粉、健康鸡蛋,还能亲自下地采摘,亲眼看着灵芝如何切片,听讲解员介绍食品就是最好的药。
我们不再只是农民,也是健康生活方式的提供者。刘娜用科技为传统农业插上了翅膀,带领乡亲们飞向了一个既有金山银山,更有健康平安的美好未来。这,就是新质生产力在田野间最动人的实践。
乡村振兴不仅是口袋的丰盈,更是人心的凝聚
致富不忘桑梓,真情反哺乡邻。让村里的父老乡亲都过上好日子,这是刘娜始终坚守的朴素初心。随着合作社的日益壮大,她将这份初心化为行动,创新采用合作社+农户模式,将村民散种的小米、辣椒等农产品统一收购、深加工、品牌化销售,一举破解了农产品卖难的困局,为乡亲们打通了致富最后一公里。
在刘娜心中,乡村振兴不仅是口袋的丰盈,更是人心的凝聚。她用实际行动诠释:真正的富裕,是让发展的阳光普照到每个地方。这位热心肠的带头人,最先想到的是村里的困难姐妹,优先安排她们到合作社就业。每年合作社都为大学生、退役士兵提供岗位,为残疾人士量身打造家门口的就业项目和帮扶计划,让他们重拾生活的信心与尊严。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合作社成立之初,刘娜就立下铁规:优先吸纳贫困户,帮扶要扶到根上。给92户建档立卡户免费发放榛子苗,46户残疾家庭获赠鸡雏、饲料与全套技术培训。合作社免费指导困难群众种植灵芝,并赠送价值32万元的灵芝制品,承诺包销回收,真正变输血为造血,带动他们稳定增收。
从一个人、一座山,到一个合作社、一方百姓,刘娜用二十载光阴,在辽阳大地上书写了乡村振兴的动人篇章。如今,合作社年产值突破1000万元,带动周边十几个村集体增收,成为当地一张闪亮的金名片。娜姐合作社的故事,正激励着更多有志之士投身乡村振兴事业。相信在越来越多刘娜式的领头雁带领下,乡村振兴的道路必将越走越宽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