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金融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天下金融网
首页 资讯 财经 理财 消费 产业 基金 股票 外汇 期货 银行 企业 行情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正文
拍得侵华日军相册及资料,江苏徐州青年马成将其捐赠给宜昌博物馆
2025-09-11 01:49:23      来源:千龙网   阅读量:6740   

30岁的马成从没去过湖北宜昌。他出生、工作都在900多公里外的江苏省徐州市沛县,如果不是今年7月初,他意外在日本一家拍卖网站拍下两本相册,对宜昌仍会陌生。

两本相册中,有十几张与侵华日军相关的照片,均为原件,其中明确标注宜昌的共10张,初步判断为日本战地记者拍摄。这些珍贵的历史照片被马成捐赠给宜昌博物馆,8月15日,它们由宜昌博物馆公开发布。目前,博物馆已完成整理、分类和登记工作,将充实到近代宜昌常设展览单元中,

让观众更加了解那段历史。

而发现它们的马成,还在沛县照常工作、生活。不同的是,因为这次的拍卖、捐赠,他开始关注那座相隔千里的陌生城市,曾经被战争摧残的古迹、街巷,都成了他的牵挂。等这些物品被展出时,他计划到现场去看看。在与新京报记者对话时马成表示,能让更多人了解这段历史,也值了。

马成在翻看日军侵华时期发行的画报藏品。  赵涛 摄

马成拍下的相册。其中一张照片标注有15.6.12入城 田中部队长字样。 受访者供图

马成拍下的相册,标注有宜昌市街战利品等字样。  受访者供图

赌一把,试一下

新京报:你怎么想到去日本的拍卖网站购买这些资料?

马成:我是一名文史爱好者,小时候放假去看望爷爷、外公,经常听他们聊起抗战故事,我也看过不少抗战影片,对抗日战争的兴趣就这样被家人一点点培养起来。

后来我加入了一个网络社群,里面有200多人,大家大多不认识,经常相互合作搜集历史资料。2021年,我在这里结识了一位日本留学生。今年6月,他在日本雅虎拍卖网站上发现了拍卖日本军人遗物的信息,拍品包括侵华日军士兵茂木康雄兄弟二人的生平资料,包括大学毕业证书、获得的勋章、阵亡抚恤金证书等,这当中还有两本相册,但不清楚内容。

其中一块刻有茂木康雄履历信息的铜板上提到,他在日本法政大学土木专业毕业两年后,1942年成为工兵到了中国参战,待了七个月阵亡。我推测,相册内很可能有重要的日军侵华历史影像资料,我就想不如拍下来,干脆赌一把,试一下。

新京报:竞拍的过程顺利吗?

马成:那是日本的网站,需要日本的支付账户和地址等,我没办法直接操作,便委托那位在日本的网友帮忙。和我们一起竞拍的都是些匿名买家,一共加价了近40次,算是比较激烈。

我们不打算一开始就加价竞拍,担心价格会被抬得更高,最后三小时,我们觉得时机差不多了,才进场出价,那时价格已经到了人民币2500元左右。原本我计划人民币3000多元拿下,再贵我也承受不起了mdash;mdash;我在沛县当地一家公司上班,是普通的工薪阶层。但我又觉得,这次有其他资料为背景,相册里很大概率有关于日军侵华的照片,错过就可惜了,最后还是咬咬牙,继续参与竞拍,一直加价到人民币4500元左右,我们拿下了这些拍品,算上运费不到人民币5000元,都是那位网友先帮忙垫付,后来我转账给他。

对我来说这些钱可以承受,但也不算少,刚开始心疼了一下,后来觉得只要里面有值得的内容就行了。

从个体窥见历史

新京报:你什么时候确定相册里有日军侵华的照片?

马成:那位网友在日本,相册这些东西要先寄给他,之后才能被转寄回国。那边的物流很慢,等待的日子里,我们都很忐忑,我总是问他货物到哪了。

相册到手之后,我们谁都没想到,里面不仅有清晰的日军侵华照片,还非常详细。他翻拍好发给我,我俩都很激动,他也很快把这些原件邮寄给我,前后一共过了半个月左右,我终于在7月26日收到了包裹。

新京报:收到包裹之后是什么感受?包裹里有哪些物件?

马成:包裹真正到了自己手上,只有激动。这太值了,我仔仔细细翻看了好多遍。

那个箱子非常大,里面的每个物品都裹了层包装。体积最大的是那块带有相框的军人履历铜板,除了两本相册,还有茂木康雄和弟弟茂木喜八郎的三枚勋章,日本当局颁发的从军记章,茂木康雄的大学毕业证书、阵亡抚恤金证书,军人敕语卷轴等等共13件。

物品里还有一张昭和四十年补发的勋章和勋记,也说明战后日本政府对侵华战争缺乏反思。

新京报:从这些物品中,你能得到什么信息?

马成:我之前了解抗战史,大都是通过书本、纪录片,视角很宏大,这次则是从微观个体窥见历史。

相册的主人茂木康雄本来是个普通的大学生,那些相片有他大学时候和朋友的合影、家里的孩子、旅行的记录,但是在日本军国主义的影响下,他弟弟没读大学,直接应召参军,他自己在大学毕业后,也参军并参与了那场侵略中国的战争。

我们可以更直观地感到这场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巨大苦难,如果没有这场战争,中国也不会遭受如此大的伤痛,与此同时,这场战争也葬送了一批日本青年可能的前程。

让更多人了解历史

新京报:相册里关于日军侵华的照片有哪些?

马成:里面关于日军侵华的照片有10多张,明确标注宜昌的照片共10张。这组照片旁边还标注有宜昌市街宜昌飛行場宜昌楊子江岸等字样,画面清晰记录了日军入城、列队、行进、战斗时的场景,拍摄地主要为宜昌现在的东山、夷陵广场、滨江公园双亭广场、二马路、环城南路等。

其中一张照片标注有15.6.12入城 田中部队长字样,一名日本军人坐在大马上敬礼。15指的就是昭和十五年,即公元1940年。1940年6月12日正是宜昌沦陷日。田中部队长全名田中静一,时任日军第十三师团长。该师团连同第三师团、第三十九师团共同发动了当年的枣宜会战。

还有一张是一座阁楼前,一群日本兵举起双臂庆祝。这座阁楼是大南门忠义亭旧址,日军占领宜昌后,大肆烧杀抢掠,焚城五天五夜,造成大量平民伤亡、标志性建筑几乎损毁殆尽。损毁的建筑也包括揽胜楼,它位于原东山寺,后毁于侵华日军的炮火,相册里有一张照片就是20多名士兵站在揽胜楼前合影,这也是我印象最深的一张照片。

我还去检索了揽胜楼,没有找到太多资料,后来才知道20世纪70年代,原址建起宜昌市烈士陵园。

看到这些详尽、清晰的内容,我觉得太珍贵、太难得了,收到相册的当天下午,我没犹豫,立刻联系了宜昌博物馆,对接了博物馆藏品部主任唐凛然,很快就把这些物品全都邮寄并捐赠给博物馆。

新京报:你之前了解宜昌抗战吗?

马成:我其实只了解个大概,拿到照片之后,我忍不住立刻去查阅这段历史,了解到1940年6月12日宜昌城沦陷等更多内容。我们在社群里讨论了很久,我还在网上看了不少纪录片,看到评论区有人提到自己的爷爷奶奶在这场战争中的经历、宜昌城的历史,心里更加沉重。就是因为这场战争,曾经的古迹、无数人的家乡和生命都没了,了解越多,越觉得震撼。如果没有这个机会,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真正了解这段历史。

新京报:你为什么想要捐赠这些物品?

马成:之前我也拍下过零散几个日本的小勋章,但因为地域性不强,所以不知道能捐到哪里。

相册是我目前拍下的最珍贵的物品,我觉得这些东西留在宜昌博物馆,绝对比留在我手里有价值。我的能力有限,只能是和朋友分享,但如果是在博物馆 ,就可以让更多人看到并了解这段历史,能明明白白知道日军侵华对宜昌造成了多大的伤害,当时我们的百姓到底有多不容易、多么坚韧。人生能有几次这种机会呢?所以我没有丝毫犹豫,联系捐赠的过程也非常顺利,我也计划在物品被展出后,再到宜昌博物馆看看。

这些物品哪怕能让多一个人知道那段历史,也自有它的价值。

30岁的马成从没去过湖北宜昌。他出生、工作都在900多公里外的江苏省徐州市沛县,如果不是今年7月初,他意外在日本一家拍卖网站拍下两本相册,对宜昌仍会陌生。

两本相册中,有十几张与侵华日军相关的照片,均为原件,其中明确标注宜昌的共10张,初步判断为日本战地记者拍摄。这些珍贵的历史照片被马成捐赠给宜昌博物馆,8月15日,它们由宜昌博物馆公开发布。目前,博物馆已完成整理、分类和登记工作,将充实到近代宜昌常设展览单元中,

让观众更加了解那段历史。

而发现它们的马成,还在沛县照常工作、生活。不同的是,因为这次的拍卖、捐赠,他开始关注那座相隔千里的陌生城市,曾经被战争摧残的古迹、街巷,都成了他的牵挂。等这些物品被展出时,他计划到现场去看看。在与新京报记者对话时马成表示,能让更多人了解这段历史,也值了。

马成在翻看日军侵华时期发行的画报藏品。  赵涛 摄

马成拍下的相册。其中一张照片标注有15.6.12入城 田中部队长字样。 受访者供图

马成拍下的相册,标注有宜昌市街战利品等字样。  受访者供图

赌一把,试一下

新京报:你怎么想到去日本的拍卖网站购买这些资料?

马成:我是一名文史爱好者,小时候放假去看望爷爷、外公,经常听他们聊起抗战故事,我也看过不少抗战影片,对抗日战争的兴趣就这样被家人一点点培养起来。

后来我加入了一个网络社群,里面有200多人,大家大多不认识,经常相互合作搜集历史资料。2021年,我在这里结识了一位日本留学生。今年6月,他在日本雅虎拍卖网站上发现了拍卖日本军人遗物的信息,拍品包括侵华日军士兵茂木康雄兄弟二人的生平资料,包括大学毕业证书、获得的勋章、阵亡抚恤金证书等,这当中还有两本相册,但不清楚内容。

其中一块刻有茂木康雄履历信息的铜板上提到,他在日本法政大学土木专业毕业两年后,1942年成为工兵到了中国参战,待了七个月阵亡。我推测,相册内很可能有重要的日军侵华历史影像资料,我就想不如拍下来,干脆赌一把,试一下。

新京报:竞拍的过程顺利吗?

马成:那是日本的网站,需要日本的支付账户和地址等,我没办法直接操作,便委托那位在日本的网友帮忙。和我们一起竞拍的都是些匿名买家,一共加价了近40次,算是比较激烈。

我们不打算一开始就加价竞拍,担心价格会被抬得更高,最后三小时,我们觉得时机差不多了,才进场出价,那时价格已经到了人民币2500元左右。原本我计划人民币3000多元拿下,再贵我也承受不起了mdash;mdash;我在沛县当地一家公司上班,是普通的工薪阶层。但我又觉得,这次有其他资料为背景,相册里很大概率有关于日军侵华的照片,错过就可惜了,最后还是咬咬牙,继续参与竞拍,一直加价到人民币4500元左右,我们拿下了这些拍品,算上运费不到人民币5000元,都是那位网友先帮忙垫付,后来我转账给他。

对我来说这些钱可以承受,但也不算少,刚开始心疼了一下,后来觉得只要里面有值得的内容就行了。

从个体窥见历史

新京报:你什么时候确定相册里有日军侵华的照片?

马成:那位网友在日本,相册这些东西要先寄给他,之后才能被转寄回国。那边的物流很慢,等待的日子里,我们都很忐忑,我总是问他货物到哪了。

相册到手之后,我们谁都没想到,里面不仅有清晰的日军侵华照片,还非常详细。他翻拍好发给我,我俩都很激动,他也很快把这些原件邮寄给我,前后一共过了半个月左右,我终于在7月26日收到了包裹。

新京报:收到包裹之后是什么感受?包裹里有哪些物件?

马成:包裹真正到了自己手上,只有激动。这太值了,我仔仔细细翻看了好多遍。

那个箱子非常大,里面的每个物品都裹了层包装。体积最大的是那块带有相框的军人履历铜板,除了两本相册,还有茂木康雄和弟弟茂木喜八郎的三枚勋章,日本当局颁发的从军记章,茂木康雄的大学毕业证书、阵亡抚恤金证书,军人敕语卷轴等等共13件。

物品里还有一张昭和四十年补发的勋章和勋记,也说明战后日本政府对侵华战争缺乏反思。

新京报:从这些物品中,你能得到什么信息?

马成:我之前了解抗战史,大都是通过书本、纪录片,视角很宏大,这次则是从微观个体窥见历史。

相册的主人茂木康雄本来是个普通的大学生,那些相片有他大学时候和朋友的合影、家里的孩子、旅行的记录,但是在日本军国主义的影响下,他弟弟没读大学,直接应召参军,他自己在大学毕业后,也参军并参与了那场侵略中国的战争。

我们可以更直观地感到这场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巨大苦难,如果没有这场战争,中国也不会遭受如此大的伤痛,与此同时,这场战争也葬送了一批日本青年可能的前程。

让更多人了解历史

新京报:相册里关于日军侵华的照片有哪些?

马成:里面关于日军侵华的照片有10多张,明确标注宜昌的照片共10张。这组照片旁边还标注有宜昌市街宜昌飛行場宜昌楊子江岸等字样,画面清晰记录了日军入城、列队、行进、战斗时的场景,拍摄地主要为宜昌现在的东山、夷陵广场、滨江公园双亭广场、二马路、环城南路等。

其中一张照片标注有15.6.12入城 田中部队长字样,一名日本军人坐在大马上敬礼。15指的就是昭和十五年,即公元1940年。1940年6月12日正是宜昌沦陷日。田中部队长全名田中静一,时任日军第十三师团长。该师团连同第三师团、第三十九师团共同发动了当年的枣宜会战。

还有一张是一座阁楼前,一群日本兵举起双臂庆祝。这座阁楼是大南门忠义亭旧址,日军占领宜昌后,大肆烧杀抢掠,焚城五天五夜,造成大量平民伤亡、标志性建筑几乎损毁殆尽。损毁的建筑也包括揽胜楼,它位于原东山寺,后毁于侵华日军的炮火,相册里有一张照片就是20多名士兵站在揽胜楼前合影,这也是我印象最深的一张照片。

我还去检索了揽胜楼,没有找到太多资料,后来才知道20世纪70年代,原址建起宜昌市烈士陵园。

看到这些详尽、清晰的内容,我觉得太珍贵、太难得了,收到相册的当天下午,我没犹豫,立刻联系了宜昌博物馆,对接了博物馆藏品部主任唐凛然,很快就把这些物品全都邮寄并捐赠给博物馆。

新京报:你之前了解宜昌抗战吗?

马成:我其实只了解个大概,拿到照片之后,我忍不住立刻去查阅这段历史,了解到1940年6月12日宜昌城沦陷等更多内容。我们在社群里讨论了很久,我还在网上看了不少纪录片,看到评论区有人提到自己的爷爷奶奶在这场战争中的经历、宜昌城的历史,心里更加沉重。就是因为这场战争,曾经的古迹、无数人的家乡和生命都没了,了解越多,越觉得震撼。如果没有这个机会,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真正了解这段历史。

新京报:你为什么想要捐赠这些物品?

马成:之前我也拍下过零散几个日本的小勋章,但因为地域性不强,所以不知道能捐到哪里。

相册是我目前拍下的最珍贵的物品,我觉得这些东西留在宜昌博物馆,绝对比留在我手里有价值。我的能力有限,只能是和朋友分享,但如果是在博物馆 ,就可以让更多人看到并了解这段历史,能明明白白知道日军侵华对宜昌造成了多大的伤害,当时我们的百姓到底有多不容易、多么坚韧。人生能有几次这种机会呢?所以我没有丝毫犹豫,联系捐赠的过程也非常顺利,我也计划在物品被展出后,再到宜昌博物馆看看。

这些物品哪怕能让多一个人知道那段历史,也自有它的价值。

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企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投资有风险,需谨慎。

 
上一篇:破亿方!我国首个海上碳封存项目取得重大进展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推荐
 
     栏目排行
  1. 透视多维“硬核”数据“数”读经济运行
  2. 焦点访谈出场即震撼、亮相即精采极致追
  3. 金秋时节好“丰”景田间地头抢收忙
  4. 活力中国调研行丨上海,用开放写下“全
  5. 砥砺奋进七十载天山南北谱华章丨从沙漠
  6. 美丽中国丨重庆黔江:小南海湿地自然保
  7. “奇妙工业之旅”线下活动启动
  8. 人工智能技术在金融领域应用加速落地
  9. 工信部:“十四五”推进新型工业化取得
  10. 吉林延边举办基层妇联干部暨巾帼网宣员
     栏目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