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金融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天下金融网
首页 资讯 财经 理财 消费 产业 基金 股票 外汇 期货 银行 企业 行情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正文
甘薯串起致富链
2025-10-26 14:46:11      来源:千龙网   阅读量:8152   

正值甘薯收获季,在河北省秦皇岛市卢龙县的任远家庭农场,机器翻过薯地,一根根饱满红润的甘薯半露出来,薯农将其翻捡装车。今年种了1500亩,亩均产量7000斤。农场负责人高任远说,我们种的是鲜食型薯,主要销往北京、上海、东北等地区。

卢龙县地处河北省东北部,燕山南麓,青龙河畔,年均日照2733小时,降水丰沛,适合甘薯种植。目前,全县种植面积达12万亩,年产鲜薯25万吨,是国家特色产业评审委员会认定的中国甘薯之乡。

除了甘薯种植,卢龙县还注重延长产业链,推动甘薯精深加工。在河北中薯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厂房内,不锈钢流水线轰鸣运转,全自动漏粉机精准控温,技术员紧盯数控面板上跳动的数据。

在秦皇岛高成食品产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线上正在生产薯条、薯脯、薯干等薯制品,工人们迅速打包、发货。我们的主要产品涵盖粉条、方便粉丝、薯脯等10多个品种,年生产薯制品约3500吨,产品远销韩国、日本等多个国家。公司负责人温永军说。

近日,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成果示范基地落户卢龙,这是中国农业科学院甘薯研究中心成立后,在全国授权挂牌的首个成果示范基地。中薯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旭说,下一步将在新品种示范栽种、甘薯脱毒技术推广、甘薯栽培新技术推广以及深加工方面展开合作。

多年来,卢龙县先后与中科院微生物所、中国环科院等开展技术交流合作,成立河北省甘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与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合作成立甘薯科技小院,深入研究甘薯脱毒技术,研发适合本地种植的甘薯新品种。目前,全县甘薯脱毒种苗供应能力已达到2亿株,脱毒甘薯种植面积5万多亩,辐射带动农户约5000户。卢龙县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孟凡飞说。

目前,卢龙甘薯产业已形成集群效应,培育种植合作社、家庭农场及深加工企业200余家,串联起从田间到餐桌的完整链条,年总产值突破10.15亿元。卢龙甘薯淀粉、粉条销往全球20余个国家和地区,2024年外贸出口额达8800多万元。

正值甘薯收获季,在河北省秦皇岛市卢龙县的任远家庭农场,机器翻过薯地,一根根饱满红润的甘薯半露出来,薯农将其翻捡装车。今年种了1500亩,亩均产量7000斤。农场负责人高任远说,我们种的是鲜食型薯,主要销往北京、上海、东北等地区。

卢龙县地处河北省东北部,燕山南麓,青龙河畔,年均日照2733小时,降水丰沛,适合甘薯种植。目前,全县种植面积达12万亩,年产鲜薯25万吨,是国家特色产业评审委员会认定的中国甘薯之乡。

除了甘薯种植,卢龙县还注重延长产业链,推动甘薯精深加工。在河北中薯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厂房内,不锈钢流水线轰鸣运转,全自动漏粉机精准控温,技术员紧盯数控面板上跳动的数据。

在秦皇岛高成食品产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线上正在生产薯条、薯脯、薯干等薯制品,工人们迅速打包、发货。我们的主要产品涵盖粉条、方便粉丝、薯脯等10多个品种,年生产薯制品约3500吨,产品远销韩国、日本等多个国家。公司负责人温永军说。

近日,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成果示范基地落户卢龙,这是中国农业科学院甘薯研究中心成立后,在全国授权挂牌的首个成果示范基地。中薯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旭说,下一步将在新品种示范栽种、甘薯脱毒技术推广、甘薯栽培新技术推广以及深加工方面展开合作。

多年来,卢龙县先后与中科院微生物所、中国环科院等开展技术交流合作,成立河北省甘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与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合作成立甘薯科技小院,深入研究甘薯脱毒技术,研发适合本地种植的甘薯新品种。目前,全县甘薯脱毒种苗供应能力已达到2亿株,脱毒甘薯种植面积5万多亩,辐射带动农户约5000户。卢龙县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孟凡飞说。

目前,卢龙甘薯产业已形成集群效应,培育种植合作社、家庭农场及深加工企业200余家,串联起从田间到餐桌的完整链条,年总产值突破10.15亿元。卢龙甘薯淀粉、粉条销往全球20余个国家和地区,2024年外贸出口额达8800多万元。

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企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投资有风险,需谨慎。

 
上一篇:我国种业振兴行动取得一批标志性成果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推荐
 
     栏目排行
  1. 8位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身份被确认
  2. 汽车观察:魏牌冯复之看埃尔法的人必看
  3. 财经深一度丨增量扩面!债券市场“科技
  4. 校馆弦歌|在中国教师博物馆见证师道传
  5. “十五五”这样干!一组图带你了解未来
  6. 湾区“全”时刻丨跨界+跨境谁在大湾区
  7. 乡村振兴,这边“丰”景独好
  8. 教育家精神万里行|陈彦辉:彝州逐梦探
  9. 胜利1945I烽火岁月里的“好男好女
  10. 海报|数字铭刻的台湾光复记忆
     栏目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