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金融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天下金融网
首页 资讯 财经 理财 消费 产业 基金 股票 外汇 期货 银行 企业 行情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正文
守护大美!国家公园法表决通过
2025-09-25 23:42:52      来源:千龙网   阅读量:7601   

守护大美!我国首次从国家层面为国家公园专门立法。

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9月12日表决通过国家公园法,将于2026年1月1日起施行。这将为国家公园保护提供刚性约束,为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国家公园守护着我国自然生态系统中最重要、自然景观最独特、自然遗产最精华、生物多样性最富集的部分。

这是2022年5月19日拍摄的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五指山片区景色。 新华社记者 张丽芸 摄

当前,我国正在建设全世界最大的国家公园体系,首批设立的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等国家公园涵盖了近30%的陆域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类。

这部国家公园法有哪些亮点?

一只雌性藏羚羊在可可西里卓乃湖区域活动。 新华社记者 张宏祥 摄

mdash;mdash;将建设生态文明列入立法目的,明确坚持生态保护第一、统筹保护和发展。

lsquo;生态保护第一rsquo;是国家公园理念之一。清华大学教授杨锐说,如果将国家公园建设设置为100分,那么生态保护就是前面的那个1。一切工作的前提都是要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完整性。

与此同时,国家公园不是单一生态系统或资源要素的简单叠加,而是涵盖多种自然要素和生态过程的综合性生命共同体。

契合国家公园这一特性,法律明确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特性和内在规律,对国家公园实行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

加强国家公园监测网络体系建设全面掌握自然生态系统构成、分布、动态变化和生物多样性状况受损自然生态系统修复、生态廊道连通、重要栖息地恢复等应当坚持自然恢复为主hellip;hellip;法律的一系列安排,努力实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在位于大熊猫国家公园卧龙片区内天台山的大熊猫第二阶段野化培训场内,母熊猫贤贤在吃工作人员投喂的窝窝头。 新华社记者 沈伯韩 摄

mdash;mdash;建立统一规范高效的国家公园管理体制。

明晰责任、理顺分工是实现国家公园科学有效管理的前提。如何理解法律规定的国家建立统一规范高效的国家公园管理体制?

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所长秦天宝认为,统一的核心在于实现对自然资源的集中统一管理,建立由国家主导、纵向贯通的管理体制,从根本上解决多头管理、权责交叉问题。

规范的重点是要求国务院国家公园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建立健全国家公园标准体系,依法组织制定并适时修订国家公园相关标准,确保管理行为有法可依、有标可循。

高效体现在建立健全相应机制,加强工作协同,实现信息共享。同时,通过运用信息化手段加强监测数据集成分析、共享和综合利用等具体安排,全面提升管理效能和整体保护水平。

2022年7月,首届武夷山国家公园自然教育活动在武夷山国家公园举行,参加活动的中小学生在武夷山国家公园大竹岚捕捉昆虫。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 摄

mdash;mdash;鼓励和支持公众参与。

建设国家公园并不是简单圈起来、建成无人区。我国国家公园实行分区管控,对核心保护区严格管理,一般控制区可进行科普宣传、生态旅游等公共服务活动。

近年来,首批5个国家公园近5万人通过家门口就业,年人均获得工资性收入1万至2万元;各地依托好山好水好生态,发展特色产业实现增收;一些国家公园的特色文旅产业蓬勃发展,成为公众接受自然教育的生动课堂。

法律明确鼓励和支持公众参与国家公园保护,开展多种形式的自然和生态环境保护教育;生态管护岗位应当优先聘用当地居民;鼓励面向公众设立国家公园免费开放日hellip;hellip;法律通过可操作的具体安排,推动公众从lsquo;旁观者rsquo;转变为lsquo;参与者rsquo;,使公众参与的渠道制度化、常态化。秦天宝说。

鼓励和支持公众参与的目的不仅是提高公众的保护意识,而且要让老百姓能够共享国家公园带给每个人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杨锐说。

立法守护,与法同行。法治护航下,大美国家公园将焕发更多生机,绽放更美光彩!

守护大美!我国首次从国家层面为国家公园专门立法。

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9月12日表决通过国家公园法,将于2026年1月1日起施行。这将为国家公园保护提供刚性约束,为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国家公园守护着我国自然生态系统中最重要、自然景观最独特、自然遗产最精华、生物多样性最富集的部分。

这是2022年5月19日拍摄的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五指山片区景色。 新华社记者 张丽芸 摄

当前,我国正在建设全世界最大的国家公园体系,首批设立的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等国家公园涵盖了近30%的陆域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类。

这部国家公园法有哪些亮点?

一只雌性藏羚羊在可可西里卓乃湖区域活动。 新华社记者 张宏祥 摄

mdash;mdash;将建设生态文明列入立法目的,明确坚持生态保护第一、统筹保护和发展。

lsquo;生态保护第一rsquo;是国家公园理念之一。清华大学教授杨锐说,如果将国家公园建设设置为100分,那么生态保护就是前面的那个1。一切工作的前提都是要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完整性。

与此同时,国家公园不是单一生态系统或资源要素的简单叠加,而是涵盖多种自然要素和生态过程的综合性生命共同体。

契合国家公园这一特性,法律明确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特性和内在规律,对国家公园实行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

加强国家公园监测网络体系建设全面掌握自然生态系统构成、分布、动态变化和生物多样性状况受损自然生态系统修复、生态廊道连通、重要栖息地恢复等应当坚持自然恢复为主hellip;hellip;法律的一系列安排,努力实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在位于大熊猫国家公园卧龙片区内天台山的大熊猫第二阶段野化培训场内,母熊猫贤贤在吃工作人员投喂的窝窝头。 新华社记者 沈伯韩 摄

mdash;mdash;建立统一规范高效的国家公园管理体制。

明晰责任、理顺分工是实现国家公园科学有效管理的前提。如何理解法律规定的国家建立统一规范高效的国家公园管理体制?

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所长秦天宝认为,统一的核心在于实现对自然资源的集中统一管理,建立由国家主导、纵向贯通的管理体制,从根本上解决多头管理、权责交叉问题。

规范的重点是要求国务院国家公园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建立健全国家公园标准体系,依法组织制定并适时修订国家公园相关标准,确保管理行为有法可依、有标可循。

高效体现在建立健全相应机制,加强工作协同,实现信息共享。同时,通过运用信息化手段加强监测数据集成分析、共享和综合利用等具体安排,全面提升管理效能和整体保护水平。

2022年7月,首届武夷山国家公园自然教育活动在武夷山国家公园举行,参加活动的中小学生在武夷山国家公园大竹岚捕捉昆虫。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 摄

mdash;mdash;鼓励和支持公众参与。

建设国家公园并不是简单圈起来、建成无人区。我国国家公园实行分区管控,对核心保护区严格管理,一般控制区可进行科普宣传、生态旅游等公共服务活动。

近年来,首批5个国家公园近5万人通过家门口就业,年人均获得工资性收入1万至2万元;各地依托好山好水好生态,发展特色产业实现增收;一些国家公园的特色文旅产业蓬勃发展,成为公众接受自然教育的生动课堂。

法律明确鼓励和支持公众参与国家公园保护,开展多种形式的自然和生态环境保护教育;生态管护岗位应当优先聘用当地居民;鼓励面向公众设立国家公园免费开放日hellip;hellip;法律通过可操作的具体安排,推动公众从lsquo;旁观者rsquo;转变为lsquo;参与者rsquo;,使公众参与的渠道制度化、常态化。秦天宝说。

鼓励和支持公众参与的目的不仅是提高公众的保护意识,而且要让老百姓能够共享国家公园带给每个人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杨锐说。

立法守护,与法同行。法治护航下,大美国家公园将焕发更多生机,绽放更美光彩!

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企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投资有风险,需谨慎。

 
上一篇:上海创智学院满周岁:导师平均36岁,孵化10家企业,成AI创新策源主阵地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推荐
 
     栏目排行
  1. 青年科创力量汇聚外滩中国AI新生代迎
  2. 191423亿元,创新高!“数”里行
  3. 专家:国家已划定预制菜范围,预处理的
  4. “一分”田里绘“丰”景——福建泉州农
  5. 四川荥经:用一根竹撬开生态富民路
  6. 唱响田园新曲建设和美乡村
  7. 国家文物局:让文物在城乡大地绽放新光
  8. 为农业现代化筑牢人才支撑
  9. 全民运动赋能城乡融合共富
  10. 强数字动能拓发展新局——贵州推动数字
     栏目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