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金融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天下金融网
首页 资讯 财经 理财 消费 产业 基金 股票 外汇 期货 银行 企业 行情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正文
中国人寿财险北京市分公司带您一起关注:防范“不正当反催收”行为
2025-09-18 14:23:36      来源:网络   阅读量:9356   会员投稿

近期,部分非法中介以“代理维权”“债务优化”等名义,诱导消费者通过伪造证明、恶意投诉等违法违规手段逃避债务,严重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为进一步保护金融消费者财产安全与信用安全,中国人寿财险北京市分公司提示广大公众应提高警惕,自觉抵制“不正当反催收”行为。

“反催收”行为存在多重风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法律红线触碰风险

非法伪造医疗证明、贫困证明、死亡证明等材料涉嫌违反《刑法》第280条(伪造公章罪/证件罪),可能面临3年以下有期徒刑;教唆他人虚假投诉则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最高可处10日拘留。

二是信用体系崩塌风险

债务逃废行为将被记录至央行征信系统,导致个人信用评级降低,可能会影响购房贷款、信用卡申请、就业背调等社会活动。

三是资金安全失控风险

非法中介通常要求预付高额服务费,且不承诺结果。消费者可能既损失服务费,仍需偿还全部债务及滚雪球式罚息。

四是信息泄露衍生风险

提供身份证、银行卡、通讯录等敏感信息后,可能被用于注册空壳公司、洗钱等非法活动,甚至遭勒索威胁。

为帮助消费者依法理性维权,中国人寿财险北京市分公司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主动协商优先

逾期后立即联系金融机构官方客服,说明困难原因(如失业证明、医疗单据),与官方渠道协商相关维权方案。

二是证据保全关键

留存催收录音、短信截图、转账记录等原始证据,拒绝签署中介提供的空白授权委托书,避免个人信息被滥用。

重要风险提示

一是任何宣称“百分百停催”“征信修复”的机构均涉嫌欺诈,正规金融机构不会通过社交平台私聊推销债务优化服务。

二是“反催收”是黑产。借款人如利用虚假证明而骗取“优惠”,则构成欺诈,一经核实,贷款方有权拒绝申请或撤销该变更事项。

三是反催收组织利用消费者对债务压力的心理,诱导其提供银行卡、身份证等敏感信息,导致个人信息泄露风险增加。此外,这些组织还通过虚假宣传和高额服务费,进一步加重消费者的经济负担。

债务问题应通过诚信与合法方式解决,切勿因短期压力选择违法路径。目前,金融机构对困难群体设有法定纾困政策,建议消费者主动通过官方渠道积极沟通,共同维护健康的金融生态环境。

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企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投资有风险,需谨慎。

 
上一篇:中国人寿财险北京市分公司带您关注:个人信息安全守护知识 与您共筑信息安全防线!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推荐
 
     栏目排行
  1. 中国人寿财险北京市分公司深入学生群体
  2. 中国人寿财险北京市分公司开展金融消保
  3. 博泰车联网通过港交所聆讯即将登陆港股
  4. 中国人寿财险北京市分公司深入社区开展
  5. 国庆中秋假期出行火车购票指南
  6. 丰收邻里节遇消保课堂:中国人寿财险北
  7. 1至8月全国铁路发送旅客32亿人次创
  8. 发挥政策合力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
  9. 商务部:让离境退税新举措成为入境消费
  10. 下周将启动全国国庆文旅消费月
     栏目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