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金融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天下金融网
首页 资讯 财经 理财 消费 产业 基金 股票 外汇 期货 银行 企业 行情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正文
活力中国调研行|触摸!钢铁身躯的创新脉搏
2025-06-28 22:33:29      来源:千龙网   阅读量:7231   

一台机器人化身银色舞者,现场跳起了电影《功夫》里的斧头舞,亮相、跨步、挥手、转身hellip;hellip;一整套动作节奏准确、铿锵有力。

活力中国调研行记者团来到深圳市众擎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展厅,数个直立的人形机器人映入眼帘,它们被天花板吊架垂下的一根根缆绳牵引着双肩,如同木偶戏中准备登场的演员。

随着缆绳解绑,其中一个身高1.38米、体重40多公斤的机器人被工作人员唤醒,它先站稳脚跟,然后开始原地踱步,等待下一步指令。

在工作人员的操作下,这个产品代号为PM01的机器人配合着摆臂一步步前行,身体始终保持着平衡。

emsp;emsp;在深圳市众擎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人形机器人挥舞手臂致意。新华社记者 邓华 摄

在每一个看似简单的动作背后,都凝聚着具身智能、运控算法、动力关节等一系列技术突破。

PM01机器人在2024年12月发布,全身拥有24个自由度,腰部配备320度自由旋转电机,这使其能够胜任大量高难度动作,在今年2月完成了全球首例人形机器人前空翻。

创新之路并非坦途。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为了完成这套舞蹈,机器人经历了跌倒、被扶起、再跌倒、再被扶起hellip;hellip;对于研发团队而言,跌倒并不意味着失败,因为他们相信,每次跌倒都是在为下一次站稳脚跟打牢基础。

我们致力于通用智能机器人及行业场景方案,人形机器人是主攻方向,目前已实现从核心算法研发到关节驱动的全面自主设计。众擎机器人科技联合创始人姚淇元说,目前正在加快攻关机器人自主跌倒爬起、灵活避障等能力,为日后在更多场景的应用创造条件。

在奥比中光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展厅里,一个白色的立式送餐机器人在展示区里来回穿梭,迎宾机器人、扫地机器人、割草机器人等产品也陈列其中,忙碌的送餐机器人时而绕过它们,时而穿过其间,总能灵巧地避开障碍。

emsp;emsp;多台搭载奥比中光3D视觉传感器的服务机器人在该公司展厅进行展示。新华社记者 徐弘毅 摄

身法灵活的关键在于这台机器人拥有三组足够灵敏的眼睛mdash;mdash;3D视觉传感器。

记者凑近展台仔细端详,一颗机器人之眼被拆解为一个个细小的零件,呈现出精巧的内部结构。这是一款由该公司推出的3D摄像头,由镜头、传感器等部件构成,其中最核心的部件是一块大小仅9毫米见方的MX6600芯片。

MX系列芯片是奥比中光自主研发的用于3D视觉感知的深度引擎芯片,它在3D视觉技术中扮演着核心角色,负责处理从传感器获取的深度数据,实现高精度3D图像重建。2015年,该公司研制成功该系列第一代产品,一举破解了国内3D视觉感知领域缺芯少核的难题。

专注是攻坚科技难题的不二法门。多年来,团队一心扑在研发各类机器人眼睛的工作上,逐渐成长为该领域的单项冠军。

如今,国内市场上平均每10台服务机器人里,就有7台拥有奥比中光的眼睛。我们注重钻研核心底层技术,芯片产品经历了多次迭代,目前已成为全球少数几家全面布局主流3D视觉感知技术路线的公司之一。奥比中光创始人黄源浩说。

在深圳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来自不同学科、针对不同需求的机器人研发团队共享场地,面向未来科技发起攻关:从大型特种机器人、人形机器人到微纳米医疗机器人hellip;hellip;在这里,机器人的模样和价值被赋予广阔想象空间。

emsp;emsp;深圳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展示微纳米机器人相关研发成果。新华社记者 徐弘毅 摄

陈列台上,工作人员拿起一个拇指大小的透明瓶子进行展示。乍一看,瓶内只是装有一些深色浑浊液体,但当它被放到显微镜下后,记者才看到它的真容mdash;mdash;一个个形如颗粒的磁性微纳米医疗机器人。

这些微纳米机器人设计用于通过栓塞术等操作,对早期肿瘤进行辅助治疗。研究人员将它们注射到患者血管里,机器人形成集群,可在体外磁力的控制下移动到肿瘤所在的区域,通过在肿瘤周围的血管内形成栓塞,将肿瘤的各条供血通路堵死,从而令肿瘤缺血饿死,以此探索治疗早期肿瘤。目前,该研究已开展大动物活体实验,有望在未来用于肿瘤精准治疗。

深圳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丁宁说,研究院重点关注技术在能源、交通、智能制造、城市运维、医疗康复等领域的落地应用,联合多家头部企业持续开展重大技术攻关,力争成为相关产业的推进器。

良好的创新氛围,让机器人产业生根发芽。数据显示,近年来深圳市机器人产业发展迅速,产业规模稳步增长,截至2024年底,深圳机器人企业数量达74000余家,2024年新增企业14000余家,产业链总产值首次突破2000亿元,达2012亿元,同比增长12.58%。

从深圳放眼全国,机器人领域的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正加速融合,北京、上海、杭州等地都建立起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我国机器人产业已稳居全球第一梯队。触摸机器人的钢筋铁骨,创新脉搏强劲有力。

一台机器人化身银色舞者,现场跳起了电影《功夫》里的斧头舞,亮相、跨步、挥手、转身hellip;hellip;一整套动作节奏准确、铿锵有力。

活力中国调研行记者团来到深圳市众擎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展厅,数个直立的人形机器人映入眼帘,它们被天花板吊架垂下的一根根缆绳牵引着双肩,如同木偶戏中准备登场的演员。

随着缆绳解绑,其中一个身高1.38米、体重40多公斤的机器人被工作人员唤醒,它先站稳脚跟,然后开始原地踱步,等待下一步指令。

在工作人员的操作下,这个产品代号为PM01的机器人配合着摆臂一步步前行,身体始终保持着平衡。

emsp;emsp;在深圳市众擎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人形机器人挥舞手臂致意。新华社记者 邓华 摄

在每一个看似简单的动作背后,都凝聚着具身智能、运控算法、动力关节等一系列技术突破。

PM01机器人在2024年12月发布,全身拥有24个自由度,腰部配备320度自由旋转电机,这使其能够胜任大量高难度动作,在今年2月完成了全球首例人形机器人前空翻。

创新之路并非坦途。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为了完成这套舞蹈,机器人经历了跌倒、被扶起、再跌倒、再被扶起hellip;hellip;对于研发团队而言,跌倒并不意味着失败,因为他们相信,每次跌倒都是在为下一次站稳脚跟打牢基础。

我们致力于通用智能机器人及行业场景方案,人形机器人是主攻方向,目前已实现从核心算法研发到关节驱动的全面自主设计。众擎机器人科技联合创始人姚淇元说,目前正在加快攻关机器人自主跌倒爬起、灵活避障等能力,为日后在更多场景的应用创造条件。

在奥比中光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展厅里,一个白色的立式送餐机器人在展示区里来回穿梭,迎宾机器人、扫地机器人、割草机器人等产品也陈列其中,忙碌的送餐机器人时而绕过它们,时而穿过其间,总能灵巧地避开障碍。

emsp;emsp;多台搭载奥比中光3D视觉传感器的服务机器人在该公司展厅进行展示。新华社记者 徐弘毅 摄

身法灵活的关键在于这台机器人拥有三组足够灵敏的眼睛mdash;mdash;3D视觉传感器。

记者凑近展台仔细端详,一颗机器人之眼被拆解为一个个细小的零件,呈现出精巧的内部结构。这是一款由该公司推出的3D摄像头,由镜头、传感器等部件构成,其中最核心的部件是一块大小仅9毫米见方的MX6600芯片。

MX系列芯片是奥比中光自主研发的用于3D视觉感知的深度引擎芯片,它在3D视觉技术中扮演着核心角色,负责处理从传感器获取的深度数据,实现高精度3D图像重建。2015年,该公司研制成功该系列第一代产品,一举破解了国内3D视觉感知领域缺芯少核的难题。

专注是攻坚科技难题的不二法门。多年来,团队一心扑在研发各类机器人眼睛的工作上,逐渐成长为该领域的单项冠军。

如今,国内市场上平均每10台服务机器人里,就有7台拥有奥比中光的眼睛。我们注重钻研核心底层技术,芯片产品经历了多次迭代,目前已成为全球少数几家全面布局主流3D视觉感知技术路线的公司之一。奥比中光创始人黄源浩说。

在深圳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来自不同学科、针对不同需求的机器人研发团队共享场地,面向未来科技发起攻关:从大型特种机器人、人形机器人到微纳米医疗机器人hellip;hellip;在这里,机器人的模样和价值被赋予广阔想象空间。

emsp;emsp;深圳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展示微纳米机器人相关研发成果。新华社记者 徐弘毅 摄

陈列台上,工作人员拿起一个拇指大小的透明瓶子进行展示。乍一看,瓶内只是装有一些深色浑浊液体,但当它被放到显微镜下后,记者才看到它的真容mdash;mdash;一个个形如颗粒的磁性微纳米医疗机器人。

这些微纳米机器人设计用于通过栓塞术等操作,对早期肿瘤进行辅助治疗。研究人员将它们注射到患者血管里,机器人形成集群,可在体外磁力的控制下移动到肿瘤所在的区域,通过在肿瘤周围的血管内形成栓塞,将肿瘤的各条供血通路堵死,从而令肿瘤缺血饿死,以此探索治疗早期肿瘤。目前,该研究已开展大动物活体实验,有望在未来用于肿瘤精准治疗。

深圳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丁宁说,研究院重点关注技术在能源、交通、智能制造、城市运维、医疗康复等领域的落地应用,联合多家头部企业持续开展重大技术攻关,力争成为相关产业的推进器。

良好的创新氛围,让机器人产业生根发芽。数据显示,近年来深圳市机器人产业发展迅速,产业规模稳步增长,截至2024年底,深圳机器人企业数量达74000余家,2024年新增企业14000余家,产业链总产值首次突破2000亿元,达2012亿元,同比增长12.58%。

从深圳放眼全国,机器人领域的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正加速融合,北京、上海、杭州等地都建立起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我国机器人产业已稳居全球第一梯队。触摸机器人的钢筋铁骨,创新脉搏强劲有力。

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企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投资有风险,需谨慎。

 
上一篇:六个维度,看懂中小企业上扬曲线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推荐
 
     栏目排行
  1. 中国经济样本观察·县域样本篇|江西山
  2. 我国内河航运能力持续提升
  3. 我国在超低品位铷资源经济性利用领域取
  4. 渝厦高铁重庆东至黔江段开通西部地区最
  5. 大模型时代,天津为何跑出发展新样本?
  6. 我国太空经济指数持续上升,年度总产量
  7. 中国新发展世界新机遇“中国”成为国际
  8. 带活“避暑经济”,这些地方有“妙招”
  9. 贵州受灾三县全部恢复供电
  10. 中国人民银行:加力支持科技创新、提振
     栏目热点